
规劝君上。谓直言诤谏。《汉书·贾邹枚路传赞》:“ 贾山 自下劘上, 邹阳 、 枚乘 游於危国,然卒免刑戮者,以其言正也。” 宋 岳珂 《桯史·郑少融迁除》:“既而 少融 益舋舋论事,敢於劘上,上亦欣然纳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 光 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劘上”一词的含义主要与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规劝、谏诤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义与引申义
“劘”本义为削、切、磨砺(),引申为用言语切中要害的规劝。结合“上”指君主或上级,“劘上”即指臣下通过直言不讳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劝谏,强调言辞的尖锐与恳切()。
2. 历史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贾山传赞》中“自下劘上”的记载,孟康注曰:“劘谓剴切之也”,意为臣子以恳切的态度向君主进谏()。
3. 具体行为特征
“劘上”不同于一般劝谏,特指言辞直率、切中时弊的批评,甚至带有“迫近”的意味,如《康熙字典》提到“劘”有“切近”之意(),体现出对君主权威的直接挑战。
4. 现代应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劘上”多用于历史或文学研究,描述古代政治中的谏诤文化,例如分析《谏逐客书》《出师表》等名篇时,可借该词概括臣子直言进谏的行为()。
补充说明
需注意,“劘”在方言中另有读音(如客家话读作“mi2”),但“劘上”作为固定搭配,读音仍以普通话“mó shàng”为准()。
劘上(lì sh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的部首是力(lì)和上(shàng),共有12画。力作为部首表示与力量、力气相关的含义,上作为右部则表示与位置、方向有关的含义。
劘上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文化,是在字形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劘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勞,勞字有“辛苦、劳动”的意思。而“劘上”则指的是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不断上升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劘被写作勞,上则保持不变。勞字在繁体中将劳字中的劳部分改写为老,保留了原始意思的同时赋予词语更深层的含义。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别,劘在古代写法中的上部即现代写法中的力,下部则是“劳”字的下部。这种写法更加复杂,但也保留了古代文字的痕迹。
例句:
他不断劘上,努力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组词:
劘志、劘力、劘数、劘工、攀劘
近义词:
奋斗、拼搏、攀登、励志
反义词:
安逸、懒散、消极、放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