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钵多罗的意思、钵多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钵多罗的解释

钵。梵语的音译。 唐 宗密 《盂兰盆经疏》卷下:“鉢和罗饭者,鉢中饭也。梵云鉢多罗,此云应量器,和字讹也。今时但云鉢者,畧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钵多罗是汉语中源自梵语“pātra”的音译词,专指佛教僧侣使用的食器,俗称“钵盂”或“钵”。其词源可追溯至古印度梵语,原意为“容器”或“受食之器”,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并成为汉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符号。

词义解析与佛教内涵

  1. 本义:钵多罗指僧侣化缘、盛放食物的圆形器皿,材质多为陶、铁或木制,形制扁圆平底,口沿略收。《四分律》记载,佛陀规定钵的容量需适中,以体现僧人节制欲望的修行准则。
  2. 引申象征:在佛教语境中,钵多罗被赋予“清净福田”的象征意义,代表僧人托钵乞食、广种福田的修行方式。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描述僧人“持钵多罗,次第行乞”,体现了其作为宗教仪轨载体的功能。

文化衍生与语言演变

汉语中“钵”字单独使用时,既可指代钵多罗(如“衣钵相传”),也可引申为容器或技艺传承的象征。而“多罗”作为梵语音译成分,亦见于“贝多罗”(梵语pattra,指棕榈叶经书)等佛教相关词汇,形成独特的汉梵复合词体系。


参考资料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钵多罗词条
  2. 《四分律》卷五十二·衣揵度
  3.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
  4. 季羡林《梵语佛典及汉译佛典中四流音问题》

网络扩展解释

“钵多罗”是佛教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钵多罗”是梵语Pātra 的音译,原指僧人使用的食器,主要用于盛放饭菜或接受布施(化缘)。其名称有“应量器”之意,即根据食量大小制作的容器,符合佛教戒律中对饮食节制的要求。

二、佛教文化中的意义

  1. 僧侣六物之一
    钵多罗是比丘随身携带的六种必需品(六物)之一,象征清净修行,体现“托钵乞食”的修行方式。
  2. 衣钵传承的象征
    佛教禅宗以“衣钵”作为师徒传承的信物,其中“钵”即钵多罗,后衍生出“衣钵相传”的成语,比喻技艺或文化的传承。

三、语言演变与文化影响

四、引申用法

在佛教经典中,“钵多罗”偶被引申为“复杂多样”的象征,形容事物纷繁难解,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总结来看,“钵多罗”既是佛教僧侣的日常用具,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符号,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款半百宝库鼻洼子不动声色齿坐冲冲宠娇丁字东方人斗捷督御恩星番役風裁風速夫贵妻荣赋金高迥馉餔骨碌鸿工鸿露奸孽姣怯怯佳日究测举子开阔酷恶老面皮李谢瞀眩蘪芜濆涌漂然铺兵锣浅窳晴霁弃壤气尚热窝柔蓝勝跡史抄收小的搠渰鼠雀之牙松垮垮娑罗林弹跳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秃的托物感怀文官花五谷丰登诬杀娴适咸土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