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弥弥的意思、弥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弥弥的解释

(1).水满貌。《诗·邶风·新台》:“ 新臺 有泚, 河 水瀰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瀰瀰平湖,泓泓澄渊。”《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一派 西湖 景致奇,青山叠叠水瀰瀰。” 张素 《江干夜眺》诗:“横流水瀰瀰,鯁臆愁莽莽。”

(2).指云密布。 明 陈子龙 《上巳城南雨中》诗:“渫云行瀰瀰,平田纷漠漠。”

(3).盛多貌。 汉 焦赣 《易林·困之晋》:“魴鲤瀰瀰,利来无忧。”《宋史·乐志七》:“献兹重觴,降福瀰瀰。” 清 赵翼 《六哀诗·故相刘文正公》:“此情何能忘,回首泪瀰瀰。”


(1).犹稍稍;逐渐。《隶释·汉从事武梁碑》:“弥弥葢固,大位不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念方今灾害发起,弥弥滋甚,百姓空虚,不能自赡。”《文选·韦孟<讽谏>诗》:“弥弥其逸,岌岌其国。”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弥弥,犹稍稍也。”

(2).连续。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其有犯者,便收朝廷。若私遗脱,弥弥不絶,主者髠截,嘆无反已。”

(3).满溢貌。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五:“罗网翳稻粱,江湖水弥弥。”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登高望河水,河水何弥弥!”

(4).有光泽貌。 唐 杨嗣复 《赠毛仙翁》诗:“童姿玉貌谁方比,玄髮緑髯光弥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弥弥"在汉语中具有两个核心义项,具体解释如下:

一、形容词:充盈广布的状态

  1. 本义指水势盛大:形容水流充盈、满溢的样态。此用法可追溯至《诗经·邶风·新台》"河水弥弥",《汉语大词典》释为"水满貌"(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事物充盈的状态,如《现代汉语词典》例举"云雾弥弥"(来源:第7版第892页)。

  2. 引申指抽象事物的弥漫:表示香气、情感等抽象概念充盈扩散,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标注"香气弥弥"的文学用法(来源:商务印书馆2005版)。

二、副词:渐进性增强的过程

  1. 表程度逐渐加深:苏轼《蝶恋花》"别酒频倾弥弥愁"中,被《唐宋词鉴赏辞典》解作"愁绪愈加深厚"(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版)。《辞源》释此用法为"愈,更加"(来源:修订本第2册)。

  2. 表时间持续延伸:《王力古汉语字典》特别指出,在"弥弥其久"这类表述中,该词带有"日渐长久"的时态特征(来源:中华书局2000版)。

网络扩展解释

“弥弥”是一个汉语叠词,具有多重含义,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以下为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水满貌
    形容水流充盈、满溢的状态。

    • 例:《诗经·邶风·新台》中“河水弥弥”,描绘河水盛满之景。
    • 南朝谢灵运《山居赋》“瀰瀰平湖”,亦指湖水充盈。
  2. 云密布貌
    引申为云层浓厚、密布的状态。

    • 例:明代陈子龙诗句“渫云行瀰瀰”,形容云团连绵。

二、引申含义

  1. 逐渐、稍稍
    表示程度或时间的渐进。

    • 例:《后汉书》中“灾害发起,弥弥滋甚”,指灾害逐渐加剧。
  2. 连续不断
    强调动作或状态的延续性。

    • 例:汉代碑文“弥弥盖固”,表示持续加固。
  3. 盛多、充盈
    描述事物繁盛或数量众多。

    • 例:《易林》“魴鲤瀰瀰”,比喻鱼群密集。

三、读音与用法

“弥弥”既可指具体的水、云充盈之态,也可表抽象的时间延续或程度渐进。其用法灵活,需结合上下文精准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诗经》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婆面傍边儿被害人本用表亲冰条虫王愁心触处机来楚翼黨務盗犯大溲电磁屏蔽墆霓东谷断碑黼翣杠梁过秤黑松使者呴吁获齿获命获准涧饮交战击钵催诗解状及肩讥排鹫峯寺絶色孔业癞蛤蟆翎扇鸾液鸾枝花驘军卖炭翁抿刷眤洽旁讼盘曲平金墙有耳潜会巧诋瘆疴市恩蝨心停匀陀罗尼衾托神枉路鼯腊霞开象谷相师详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