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猕猴的意思、猕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猕猴的解释

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中国 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猕猴是灵长目猴科猕猴属的哺乳动物,学名Macaca mulatta,具有以下特征:

一、形态特征

  1. 毛色特征:上身灰褐色,腰部至臀部渐变为橙黄色,面部微红,臀部有明显的红色臀疣。成年雄性体长55-63厘米,体重8-12千克;雌性较小,体长40-47厘米,体重4-7千克。
  2. 面部结构:有颊囊用于存储食物,眉骨高,眼窝深,鼻孔朝下。

二、分布与习性

  1.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包括中国西南、华南等地,栖息于山林、峭壁或溪谷附近的密林中。
  2. 群居行为:以群体形式活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由“猴王”领导。通过声音、手势及梳毛进行社交。

三、应用价值

  1. 科研用途:因生理结构与人类接近,被广泛用于医学、心理学等研究。
  2. 保护等级: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词源与文化

“猕”字专指该物种,属汉语二级字,古称“沐猴”“猢狲”。其名称源于猕猴常做出类似“拭面”的动作,如“沐猴而冠”的典故。

如需更详细的分类学或行为学研究,可参考、6、8的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猕猴》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某种灵活机敏、善跳跃的猴子。其拆分部首为犭(犬首)和猴(猴字身),其中犭部表示与动物有关,猴部则表示字的本义。猕猴一词的笔画总数为12画,具体的笔画顺序依次为犬(4画)、犭(3画)、一(1画)、丨(1画)、亅(1画)、一(1画)、亅(1画)。

《猕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郑风·鸢父》中的一句:“猹之狂也,无假以之。”根据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猕猴词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先秦时期,猴即指猕猴,即犁跳的猴子。

在繁体字中,猕猴一词保留了其原始的形态,没有发生改变。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康熙字典》中收录的《说文解字》是对汉字的最早解释,对于猕猴一词的古汉字写法解释为“犀(像猴)兽也”。在甲骨文中,猕猴用以描绘猴子的形状,可以认为它是由“兕”(像牛)和“犬”(像狗)这两个字的合体字演变而来的。

以下是几个猕猴的例句:

1. 在三峡大坝风景区,可以看到灵活机敏的猕猴在树林间嬉戏玩耍。

2. 他的动作像猕猴一样敏捷,抓住了窗外的各种细节。

与猕猴相关的组词有猕猴桃、猕猴饼等。其中猕猴桃是一种水果,外表常常呈现出猴子的模样,因此被命名为猕猴桃,也叫奇异果。猴子多爱吃这种水果,所以也称为猕猴果。相似的词语有猴子、长臂猿等。猕猴和猴子的意思相近,都表示一种灵活的狡猾动物。反义词本没有特定的词汇,因为猕猴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没有明显的对立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安业薄质成均成兆才冲衿棰楚当方叠发放样敷显槁项黧馘谷呱呱鬼工雷斧估衣猴头缓限徽典荤膻见不得姜桂之性江垠缣素剪缀假相佳音襟儿记叙絶域溃澜老更连锦书利川小曲陵轧骂嗔魔法盘乐平冈青莲宫确然不群人选日制善好善哉山州少数实话师锡耍闹顺德殊锡随军台翰桐宫屯夫脱档舞鷄五色笔相友闲阻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