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本谓不能纵马奔驰。后以喻不能施展抱负。 清 侯方域 《送何子归金陵序》:“赋诗言志,往往各有期许,壮以远,从容以愉。未尝有促促靡骋之思,悵悵可怜之状也。”
"靡骋"(拼音:mǐ chěng)是汉语古语词汇,其含义可分层解释如下:
一、出处溯源
源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原句描绘了诗人环顾四方、天地狭窄而无处驰骋的场景,字面指空间局促导致无法纵马疾驰。
二、本义与引申义
三、历史用例
清代侯方域在《送何子归金陵序》中曾用"促促靡骋之思"表达受束缚的苦闷,延续了《诗经》中受限于现实、难以舒展心志的意象()。
四、语义结构
"靡"为否定词(无、不能),"骋"指纵马疾驰,二字组合强化了"彻底无法行动/发展"的被动状态。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靡骋》(mí chěng)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放纵、妄为、不受束缚。
拆分部首和笔画:
《靡》的拆分部首为革,共计13个笔画;
《骋》的拆分部首为马,共计14个笔画。
《靡骋》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在小说中,作者用“靡骋”来形容贾宝玉放纵自我、纵情享乐的行为。
《靡骋》的繁体写法为「靡騁」。
根据古代的汉字写法,《靡骋》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靡」有时被写作「糜」,「骋」有时被写作「騁」。
例句:
1.他放纵了自己,靡骋于享乐之中。
2.年轻人应当避免靡骋,要有自律和责任感。
组词:
靡丽、靡费、靡然、靡靡之声、靡费功夫。
近义词:
放浪、放纵、放肆、纵情。
反义词:
节制、克制、克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