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焦的意思、茅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焦的解释

战国 齐 人,以敢谏见称。 秦始皇 母后私通 嫪毐 , 毐 以假父之尊专国事,骄纵为乱, 始皇 取而车裂之,迁太后于 萯阳宫 ,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死者已二十七人,而 茅焦 犹冒死上谒,解衣伏质,喻以利害, 始皇 悟而赦之,迎太后归 咸阳 ,尊 焦 为上卿。见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茅焦 説 秦王 曰:‘ 秦 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 秦 也。’ 秦王 乃迎太后於 雍 而入 咸阳 ,復居 甘泉宫 。” 唐 元稹 《四皓庙》诗:“ 茅焦 脱衣諫,先生无一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邵经邦讥议礼》:“议礼诸臣自比 茅焦 之諫,訕上无礼,逮下詔狱讯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焦是战国末期齐国的著名谏臣,其名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及《说苑·正谏篇》。该词在汉语中特指代敢于冒死进谏的忠直之士,其典故核心为"冒死直谏"的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记载,茅焦曾以"陛下车裂假父,囊扑两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等四罪直谏秦始皇,最终促使秦王政迎回生母赵姬,成就"茅焦解衣谏秦王"的千古佳话。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茅焦"构成专有名词复合词:"茅"为姓氏标识,"焦"取《说文解字》"火所伤也"之本义,隐喻其谏言如烈火般炽烈刚直。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引用,但在成语"茅焦之谏"中保留其文化内涵,喻指不畏强权的忠言直谏行为。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战国齐人,敢直谏。"此定义精准把握了该词的历史特性和语义核心。《辞源》在"直谏"条目下特别列举茅焦事例,印证其在中华谏诤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茅焦”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以敢于直谏而闻名,主要事迹与秦始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人物背景与事件经过
    茅焦生活在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母亲赵太后与嫪毐私通,嫪毐借势专权作乱。秦始皇平定叛乱后,处死嫪毐并迁太后至萯阳宫,下令禁止进谏太后之事,已处决27名劝谏者。茅焦冒死进谏,以“秦欲统一天下却背负迁母恶名,恐失民心”为由说服秦始皇,最终太后被迎回咸阳,茅焦被尊为上卿。

  2. 历史评价与意义
    茅焦的谏言体现了古代士人“以死明志”的忠直精神,同时反映了秦始皇纳谏的理性一面。此事在《说苑·正谏》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均有记载,成为帝王权衡私德与政治影响的典型案例。

  3. 读音与词性
    读音为máo jiāo(拼音),属专有名词,特指这一历史人物。

别人正在浏览...

暴发家笨拙辩断边梗表缀采真沧流餐挹成家立计辰河戏初始大用儿壻访览贩易高堂大厦公种闺合谷蠡谷陵过幸还轴鹤板书鍧鍧华辩怀风假大空家丁徼荣截获捷猎井渫即世凉凉踽踽沴厉菱黄灵渊镂楶露袒冒制没巴臂孟陬门教藐兹一身前记桥泄庆赏穷索七阻八挡曲临染院冗务三岔路升阻比时吝述脩食祭文山会海文事逍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