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觴酒豆肉”泛指饮食。《礼记·坊记》:“觴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高瞻下视,絜言污行,觴酒豆肉,迁延相让。” 清 汪琬 《孝贞女墓志铭》:“始则膏泽不御,觴酒豆肉不尝。”
“觞酒豆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该成语以器物代指饮食,既具象化地描绘了古代餐饮场景,又承载了礼仪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内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相关古籍注疏。
觞酒豆肉是指古代祭祀仪式中使用的酒祭品。它的拆分部首为觑(què)和酉(yǒu),共有12画。这个词源于古代祭祀的习俗,是指在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酒和豆肉。
觞(què)的字形来源于觑(què),意为观察、审视。酉(yǒu)指的是十二地支中的酉时,即晚上五点至七点。觞酒通常发生在傍晚时分,因此使用了觑和酉这两个字作为部首。
觞酒豆肉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觴酒豆肉。
古代汉字中的写法略有不同,觞字在古时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几个满满的酒杯。酉字的写法在古代与现在相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们在祭祀仪式上献上了一碗觞酒豆肉。
与觞酒豆肉相关的词汇有酒宴、祭品、祭祀等。
近义词可以是酒食、酒肴,这些词都指的是祭祀仪式或宴会上提供的食物。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觞酒豆肉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