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霜操的意思、履霜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霜操的解释

古乐府琴曲名。 汉 蔡邕 《琴操·履霜操》:“《履霜操》者, 尹吉甫 之子 伯奇 所作也。”《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履霜操>题解》:“ 伯奇 无罪,为后母谗而见逐,乃集芰荷以为衣,採楟花以为食,晨朝履霜,自伤见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终,投河而死。” 唐 韩愈 有《履霜操》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履霜操”是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中的经典意象,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琴操》,是古乐府琴曲名,讲述周代贤臣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剧。伯奇因后母谗言被逐,采楟花为食、衣荷叶御寒,晨起踏霜时自伤身世而作此曲,最终投河自尽。后世常用此典比喻蒙冤受屈、孤苦无依的情感。

二、文学意象

  1. 孤寒之痛:霜象征寒冷与困境,如韩愈同名诗中以“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强化被弃之痛;
  2. 预警之喻:霜降预示寒冬,暗含事态恶化的征兆(如提及“事态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3. 伦理反思:元代杨维桢诗“嗟儿天父兮天胡有偏”,影射家庭伦理矛盾。

三、文化影响
宋代范仲淹因常弹奏此曲得名“范履霜”,体现士人对气节与冤屈的共鸣。唐代至元明时期,多位诗人以此为题创作,成为抒发悲情的固定意象。

扩展建议
若需具体诗文解析(如韩愈、杨维桢版本),可提供篇目名称以便进一步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履霜操

履霜操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词汇,包括“履”、“霜”和“操”。它是表示一种冬季早晨的操练活动,意指在霜冻覆盖的地面上行走。该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履”部由“尸”和“⾍”组成,表示踏在地上;“霜”部由“⻢”和“⾥”组成,表示霜结;“操”部由“扌”和“⼞”组成,表示动作。因此,“履霜操”这个词的总体意思就是“在霜冻地面上行走的操练活动”。

履霜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的训练活动中。在古代,军队经常在早晨进行操练,以增强士兵的体能和耐寒能力。冬季早晨的地面常常覆盖着霜冻,士兵们被要求在霜地上行走,以锻炼脚力和抗寒能力,这就是履霜操的起源。

在繁体字中,履霜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履霜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履”字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中的“⾁”部分被写成一个完整的“⾁”字形。另外,“霜”字的古代写法中,“⻢”部分被写成一个完整的“⻣”字形。至于“操”字,在古代写法中,“⼞”部分较为简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履霜操的例句:

1. 军队士兵每天早晨都进行履霜操来增强体能。

2. 寒冷的冬季早晨,我起床后也喜欢在霜地上散步,感受履霜操的乐趣。

有关履霜操的组词包括履行、霜降、操练等。履行指遵守、执行;霜降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月时气渐寒,开始出现霜冻;操练指军事或体育训练活动。

与履霜操相近义的词语包括霜行、霜步,意思均为在霜冻地面上行走。反义词可以是非霜地行走,或者更一般性的词语如在温暖的地面行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