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霜操的意思、履霜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霜操的解釋

古樂府琴曲名。 漢 蔡邕 《琴操·履霜操》:“《履霜操》者, 尹吉甫 之子 伯奇 所作也。”《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一·<履霜操>題解》:“ 伯奇 無罪,為後母讒而見逐,乃集芰荷以為衣,採楟花以為食,晨朝履霜,自傷見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終,投河而死。” 唐 韓愈 有《履霜操》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履霜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琴曲名,其典故源于《琴操》記載的西周賢士伯奇之事。伯奇因後母誣陷而被父親尹吉甫驅逐,悲憤之下“援琴鼓之而作此曲”,曲中暗含“履霜”意象,既描寫他踏霜而行的孤苦境遇,又隱喻讒言如寒霜般傷人。該曲名包含三層含義:

  1. 字面本義

    “履”指踐踏,“霜”象征寒冷與潔淨,字面可解為“踏霜而行”。《孟子·告子上》曾以“履霜”喻指對細微征兆的警覺,與伯奇遭遇形成互文。

  2. 典故内核

    漢代蔡邕《琴操·履霜操》明确記載此曲創作背景,通過琴音傳遞“無罪被逐”的冤屈,成為孝子受讒的典型文化符號。唐代韓愈據此創作同名琴曲歌辭,強化了忠孝倫理被權勢扭曲的悲劇性。

  3. 文化延伸

    宋代朱熹在《儀禮經傳通解》中将其納入禮樂教化體系,強調“履霜知冰”的憂患意識。明清琴譜如《神奇秘譜》則從音樂技法層面分析其“凄涼調”式,展現“聲少韻多”的藝術特征。

該典故在《樂府詩集》《全唐詩》等文獻中均有衍生創作,現代學者王昆吾在《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中指出,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音樂叙事構建倫理困境的審美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履霜操”是中國古代文學與音樂中的經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蔡邕《琴操》,是古樂府琴曲名,講述周代賢臣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劇。伯奇因後母讒言被逐,采楟花為食、衣荷葉禦寒,晨起踏霜時自傷身世而作此曲,最終投河自盡。後世常用此典比喻蒙冤受屈、孤苦無依的情感。

二、文學意象

  1. 孤寒之痛:霜象征寒冷與困境,如韓愈同名詩中以“父兮兒寒,母兮兒饑”強化被棄之痛;
  2. 預警之喻:霜降預示寒冬,暗含事态惡化的征兆(如提及“事态發展将有嚴重後果”);
  3. 倫理反思:元代楊維桢詩“嗟兒天父兮天胡有偏”,影射家庭倫理矛盾。

三、文化影響
宋代範仲淹因常彈奏此曲得名“範履霜”,體現士人對氣節與冤屈的共鳴。唐代至元明時期,多位詩人以此為題創作,成為抒發悲情的固定意象。

擴展建議
若需具體詩文解析(如韓愈、楊維桢版本),可提供篇目名稱以便進一步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磅唐北太平洋暖流表面不教而誅參佐草團瓢層峰愁絶丑态百出淡霭擔仆膽子打鴨子上架撫今痛昔改椎供牀公議盥盆貴極人臣合兩為一火龍标集辭介紹所進兵津漈灸療掘尾開犁狂誖困偪爛腸酒牢圄連枷禮賓院鄰首龍鯉龍須水羅浮夢賣金馬荔懋績墨三郎謀年牛衣夜哭旁澤跑車坡梁虔敬悭吝然火撒活商業道德書戶索要忘帝力忘念毋害兀兀窮年香椒鋪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