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霜操的意思、履霜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霜操的解釋

古樂府琴曲名。 漢 蔡邕 《琴操·履霜操》:“《履霜操》者, 尹吉甫 之子 伯奇 所作也。”《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一·<履霜操>題解》:“ 伯奇 無罪,為後母讒而見逐,乃集芰荷以為衣,採楟花以為食,晨朝履霜,自傷見放,於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終,投河而死。” 唐 韓愈 有《履霜操》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霜操”是中國古代文學與音樂中的經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蔡邕《琴操》,是古樂府琴曲名,講述周代賢臣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劇。伯奇因後母讒言被逐,采楟花為食、衣荷葉禦寒,晨起踏霜時自傷身世而作此曲,最終投河自盡。後世常用此典比喻蒙冤受屈、孤苦無依的情感。

二、文學意象

  1. 孤寒之痛:霜象征寒冷與困境,如韓愈同名詩中以“父兮兒寒,母兮兒饑”強化被棄之痛;
  2. 預警之喻:霜降預示寒冬,暗含事态惡化的征兆(如提及“事态發展将有嚴重後果”);
  3. 倫理反思:元代楊維桢詩“嗟兒天父兮天胡有偏”,影射家庭倫理矛盾。

三、文化影響
宋代範仲淹因常彈奏此曲得名“範履霜”,體現士人對氣節與冤屈的共鳴。唐代至元明時期,多位詩人以此為題創作,成為抒發悲情的固定意象。

擴展建議
若需具體詩文解析(如韓愈、楊維桢版本),可提供篇目名稱以便進一步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霜操

履霜操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彙,包括“履”、“霜”和“操”。它是表示一種冬季早晨的操練活動,意指在霜凍覆蓋的地面上行走。該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履”部由“屍”和“⾍”組成,表示踏在地上;“霜”部由“⻢”和“⾥”組成,表示霜結;“操”部由“扌”和“⼞”組成,表示動作。因此,“履霜操”這個詞的總體意思就是“在霜凍地面上行走的操練活動”。

履霜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隊的訓練活動中。在古代,軍隊經常在早晨進行操練,以增強士兵的體能和耐寒能力。冬季早晨的地面常常覆蓋着霜凍,士兵們被要求在霜地上行走,以鍛煉腳力和抗寒能力,這就是履霜操的起源。

在繁體字中,履霜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履霜操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履”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中的“⾁”部分被寫成一個完整的“⾁”字形。另外,“霜”字的古代寫法中,“⻢”部分被寫成一個完整的“⻣”字形。至于“操”字,在古代寫法中,“⼞”部分較為簡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履霜操的例句:

1. 軍隊士兵每天早晨都進行履霜操來增強體能。

2. 寒冷的冬季早晨,我起床後也喜歡在霜地上散步,感受履霜操的樂趣。

有關履霜操的組詞包括履行、霜降、操練等。履行指遵守、執行;霜降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曆十月時氣漸寒,開始出現霜凍;操練指軍事或體育訓練活動。

與履霜操相近義的詞語包括霜行、霜步,意思均為在霜凍地面上行走。反義詞可以是非霜地行走,或者更一般性的詞語如在溫暖的地面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