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 东汉 置,掌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后汉书·百官志一》:“记室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三国志·魏志·陈琳传》:“ 太祖 并以 琳 瑀 ( 阮瑀 )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閭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清 袁昶 《挽沉县丞》诗:“翩翩记室牘,戢戢犹满笥。”
(2).秘书的代称。 许地山 《缀网劳蛛》:“她现在已变主妇底地位为一个珠商底记室了。”
记室是古代官职名称,专指掌管文书起草、档案管理的文职官员。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百官志》,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记室作为将军、诸侯王府中的重要属官,负责撰写章表文书,南朝文学家任昉、鲍照均担任过此类职务。
从职能演变看,记室在唐代发展出"掌书"的别称,宋代则并入幕职官系统。《通典·职官典》记载其职责包括"掌表启书疏",既要具备文学修养,又需熟悉典章制度。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震川文集》中提及"记室之职,犹今之秘书郎也",印证其职能与现代文秘工作的传承关系。
在文学领域,记室常被用作文翰的代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南朝文士时,特别强调"记室之才"需兼具文采与实务能力,这种评价标准至今影响着对文秘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汉语中,"记室"一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明确标注为"古代官名",其语义演变过程被收录于《古代职官辞典》等权威工具书。
记室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具体含义和演变如下:
记室最初是东汉设置的官方职位,主要负责掌管章表、文书、檄文等公文撰写,属于文职类官员。后世逐渐演变,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
记室在古籍中也被称为“书记”“秘书”,或泛称“代笔人”。其职能与现代文秘、行政助理有相似之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或查阅高权威性网页来源。
白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芭篱蚌蠃比服草诏穿行淡客断科额解发恲发闪发鲜凤骨龙姿偾蹶阁皁攻坚鬼吹过形哄诱会儿夹毂奸臣当道涧谷筋兜金兰会今天聚头扇空弮坤宁宫吏典慄斯理枉砻刻女婢恧恧轻嫷轻货缺吃短穿塞尔维亚人三寸银钩三尖两刃刀垧外视流守经达权双环熟套子台览溏泺桃花心木讨印天底下铁马金戈屯据卫奉文汇阁无万千香辅县邑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