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踢竪 ”。直立貌。形容发怒的样子。《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与洪义撕打》:“双眉踢竪,便是收秋虎獬络丝娘。”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他直挺挺的眉踢竪,骨碌碌的眼圆睁。”《水浒传》第二一回:“那 婆惜 柳眉踢竖,星眼圆睁。”
“踢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典文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直立挺起的样子,多用于描述人发怒时眉毛、眼睛等部位的形态变化。例如《水浒传》中“柳眉踢竖,星眼圆睁”,生动刻画了人物愤怒时的表情。
语境用法
文化背景
该词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强化人物性格,如《刘知远诸宫调》用“双眉踢竖”比喻发怒如猛兽(“收秋虎獬络丝娘”),反映了古代文学对神态描写的重视。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相关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水浒传》《刘知远诸宫调》等原著。
《踢竖》是一个民间俗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站得直、笔直。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站立的姿势非常端正,或者事物竖立得很直。
《踢竖》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足”(zú,表示与脚有关)和“立”(lì,表示站立)。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踢竖》这个词来源于民间广东方言,广东地区有一种传统游戏名为“踢竖”,是通过踢击一个竖立在地上的小柱子来比赛技巧和力量。后来,人们将“踢竖”这个词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站得笔直,表示端正的姿势。
《踢竖》的繁体字为“踢豎”。
在古代汉字中,踢竖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固定的规范,因此没有特定的古字形。不过通常会采用“踢”和“竖”这两个字的古代字形来书写。
他站在操场上踢竖,几乎没有下坠的姿势。
踢球、踢腿、踢板、竖立、直立、笔直等。
挺直、端正、笔直、坚直等。
弯曲、歪斜、松散、倾斜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