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菱角。《列子·说符》:“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神弦歌十六》:“东湖扶菰童,西湖採菱芰。”
“菱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菱芰(拼音:líng jì)指菱角,即菱科植物的果实。这种水生植物常生长于池沼中,叶片浮于水面呈三角形,果实外壳坚硬、带角,果肉可食用。现代多称“菱角”,而“菱芰”多见于古籍中。
“菱芰”是菱角的古称,既是古代饮食的一部分,也是文学意象的常见元素。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近义词、反义词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权威工具书或古文词典。
《菱芰》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为莲藕。
《菱芰》可以拆分为“艹”、“白”和“⺾”。其中,“艹”是草字头部首,“白”是百字旁部首,“⺾”是矮字旁部首。总共需要8画。
《菱芰》是一个古代的汉字,起源于中国。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菱』蘂」。
古代汉字中,莲和藕是分开写的,分别为「蓮」和「藕」。
1. 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片鲜艳的菱芰。
2. 我家的菱芰长得特别茂盛,每年都能收获丰富的莲藕。
菱芰的相关词语有:菱角、菱形、藕节、藕丝等。
近义词:莲藕、藕花。
反义词:莲花、荷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