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土地贫瘠而含盐碱。 宋 苏辙 《民政策下》之三:“计其所都,安肯用塉卤墝埆之地。”
(2).贫瘠且含盐碱的土地。《新唐书·李承传》:“奏置 常丰堰 於 楚州 ,以御海潮,溉屯田塉卤。” 宋 苏轼 《元脩菜》诗:“悬知 东坡 下,塉卤化千钟。”
“塉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í lǔ,主要用于描述土地特性,具体含义如下:
形容词用法
指土地贫瘠且含有盐碱,通常不适宜耕种。例如:
“计其所都,安肯用塉卤墝埆之地。”(出自宋代苏辙《民政策下》)
名词用法
指贫瘠且含盐碱的土地本身。例如:
“溉屯田塉卤。”(出自《新唐书·李承传》)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新唐书》《民政策下》等来源。
《塉卤》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盐腌制食品,使其具有特殊的味道和口感。
《塉卤》的部首是土(⼟)和水(⺡),它的拼音是ji1 lu3,总共有10个笔画。
《塉卤》是一个普通话词语,来自于古代的美食制作方法。它的繁体字是「塈滷」。
在古代,「塉卤」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根据历史文献,古人有时候可能会把「塉」写作「艹㠭橪」,而「卤」则写作「㡭茖」。
1. 这家餐馆的烤鱼使用的塉卤十分独特,吃起来鲜嫩多汁。
2. 奶奶每年都会亲手制作一些塉卤的蔬菜和肉类,让我们回味童年的味道。
1. 塉鸭:用塉卤腌制的鸭肉。
2. 塉牛肉:用塉卤腌制的牛肉。
3. 塉鱼:用塉卤腌制的鱼。
1. 腌制:指用盐、酱等调料处理食物,使其变得美味可口。
2. 脍炙人口:形容食物美味可口,引人垂涎。
1. 生食:指未经烹饪或腌制的食物。
2. 无味:形容食物没有特殊的味道或口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