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记功忘失,是以 武帝 捨 安国 於徒中, 宣帝 徵 张敞 於亡命。”一本作“ 记功忘过 ”。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夫保全旧臣恩礼不替者,国家之盛典也;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记功忘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记录或记住一个人的功绩,而忽略其小的过失。强调对他人功过的评价应注重主要贡献,而非纠缠于细微错误。
2. 出处与典故
出自《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记功忘失,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文中以汉武帝赦免韩安国、汉宣帝重用张敞为例,说明执政者应重视人才的长处。
3. 结构与用法
4. 示例与延伸
例句:管理者若能记功忘失,更能激发团队积极性。
延伸: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所长”的智慧,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优势理论”有相通之处。
注: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记功忘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记住了别人的功劳,却忘记了自己的遗失或损失。以下是对该成语进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介绍。
记功忘失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记字的部首是言,总共有十个笔画;功字的部首是力,总共有七个笔画;忘字的部首是心,总共有七个笔画;失字的部首是大,总共有五个笔画。
记功忘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记则不忘,兴则不失。”繁体字“記功忘失”与简体字写法相同,只是字形稍有差异。
在古时候,记字的笔画为九画,功字的笔画为八画,忘字的笔画为八画,失字的笔画为五画。古时候的写法为“記功忘失”。
他常常记功忘失,总是记住别人对他的好处,却忽略自己的损失。
组词:记功、忘失
近义词:表功折罪、行功布德
反义词:表功折罪、行功布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