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蟲與鱗蟲。《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介蟲介而後生,鱗蟲鱗而後生,介鱗之蟲,陰氣之所生也。”《淮南子·兵略訓》:“下至介鱗,上及毛羽。” 唐 無名氏 《李林甫外傳》:“茲介鱗之屬,其間苦事亦不少。”
(2).古代傳說中的魚類祖先。《淮南子·墬形訓》:“介鱗生蛟龍,蛟龍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魚;凡鱗者生於庶魚。”
(3).比喻遠夷。含貶義。《後漢書·楊終傳》:“故 孝元 棄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西域之國,不以介鱗易我衣裳。” 李賢 注:“介鱗喻遠夷,言其人與魚鼈無異也。” 宋 蘇轼 《伏波将軍廟碑》:“ 揚雄 有言, 朱崖 之棄,捐之之力也。否則介鱗易我衣裳。”
“介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和出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梳理如下: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淮南子》《後漢書》等原典。
《介鱗》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一個人或物體的特征和優點極具準确詳盡。
《介鱗》由“介”和“鱗”兩個字組成。
部首:介(丨)和鱗(魚)。
筆畫:介(4畫)和鱗(16畫)。
《介鱗》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中的“澤之沂,山之介,河之隴,雲之曲,鳥之窮,鱗之雒。”這句話中描述了大禹治水的過程和成就,用以形容大禹對各種地理事物的了解極其詳盡,可以說是“介鱗”。後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介鱗》的繁體字為「介鱗」。
在古代書法中,「介鱗」這個成語的寫法多樣。例如,介字可能會寫成「戈・上丨」,鱗字可能會寫成「魚・每彡〢・巠」等。
1. 他對這個領域的了解非常全面,可以說是了解其中的每一個「介鱗」。
2. 這篇文章把問題的本質剖析得非常透徹,是一篇「介鱗」的分析。
角逐、詳盡、全面、剖析、透徹等
詳盡、全面、周詳、徹底
粗枝大葉、膚淺、泛泛、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