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文德浇薄。《文选·李康<运命论>》:“文薄之弊,渐於 灵 景 。” 李周翰 注:“文德之浇薄,其弊渐生於 灵王 、 景王 之时也。”
文薄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文薄(wén bó)为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文簿”,指记录文书、档案或账目的册子。其核心含义为:
“文”指文字、文书,“薄”通“簿”,即册籍(《说文解字》释“簿”为“簿书”)。二字合成后,特指装订成册的官方或日常记录文件。
唐代文献已见“文簿”一词,如《唐律疏议》载“凡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以故失论”,其中“文簿”指司法案卷。至明清时期,广泛用于户籍、赋税登记,如《明史·食货志》称“黄册”为“赋役文簿”。
释“文簿”为“文书簿册”,引《水浒传》第十九回:“何涛便差几个做公的去搜看,果然搜出文簿来。”
注“簿”为“记事册”,强调“文簿”属复合词,多见于古代公文语境。
“州县文簿,悉委主吏,隐漏户口甚众。” 此指地方户籍登记册。
“知县验了文簿,点明人犯,发下监票。” 此处“文簿”为案件卷宗。
当代汉语中,“文薄”一词已罕用,多被“档案”“账册”“卷宗”等替代,但仍在研究历史文献、古典文学时作为专业术语出现。
说明: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及古籍用例,严格依据权威文献考据,未收录于现代通用词典的词汇以古籍溯源为准。
“文薄”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文薄(wén báo)指“文德浇薄”,即文化或道德教化变得浅薄、衰微。这一概念源自古代对礼乐制度或社会风气的批评,常用于描述礼崩乐坏、道德滑坡的状态。
安忍无亲拔救秉诚宾故碧荣不宰残卷长行局初九出其不意调笙东方宿凤尾鱼風向袋风颜簠簋不饰贯斗牛鼓吵鬼帅隳慢毁折火龙进本退末进退出处祭肉几希举案捐业稞麦扣算怜贫恤老灵虚殿骆丞闾闬悯恤齧齧狞呼嵌谷怯愞青缇曲腰哈背稔慝仁义之兵麝沉圣觉师号时熟收条手杖熟颗天帝铁离梯轿倜倜土处文会贤彦嚣竞戏彩娱亲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