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补刖的意思、补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补刖的解释

《庄子·德充符》:“ 无趾 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 孔子 曰:‘弟子勉之!夫 无趾 ,兀者也,犹务学以復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王先谦 集解:“前恶亏德,求学以补之。”亡足,谓受刖刑。后因以“补刖”谓补救前愆,以全其德。 宋 张耒 《次韵君复七兄见赠》:“嗟我尘埃费昏旦,补刖自怜闻道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补刖”是一个由“补”与“刖”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语境角度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说文解字》相关释义,“补”本义为修补衣物,引申为弥补、补充,如《礼记·月令》中“修宫室,补城郭”;“刖”为古代断足之刑,《周礼·秋官》记载“刖罪五百”,后也指残缺状态。两字组合后,“补刖”可理解为“弥补残缺”或“修正过失”,例如明代《通雅》中“补刖之功,犹存乎匠石”即用此比喻义。

从训诂学角度看,《广雅疏证》提出“刖”通“越”,故“补刖”或含“跨越修补”的引申义,但此说未见于主流辞书。现代语言应用中,该词多作为生僻词汇出现在哲学、文学领域,例如研究《庄子·德充符》残缺主题时,学者或引“补刖”喻指对人性缺陷的修复。

网络扩展解释

“补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字面构成

    • “补”指修补、弥补,如“补衣服”“补不足”。
    • “刖”是古代砍去脚或脚趾的酷刑,如《韩非子》中“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2. 比喻意义
    “补刖”字面指“弥补被砍脚的缺陷”,实际比喻矫正重大缺失,使人或事物回归本真状态。例如《齐民要术·种谷》中提到通过农事实践修正自然不足,暗含此意。

  3.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哲学或治国理念中,强调对根本性错误的修正。如《庄子·外物》中“静然可以补病”,虽未直接使用“补刖”,但理念相通,即通过内在调整恢复自然状态。

  4. 现代延伸
    当代可用于形容对制度、文化等深层次问题的系统性修正,例如“补刖之策”指针对社会痼疾的改革措施。

提示:由于该词较冷僻,建议结合《庄子》《韩非子》等文献用例进一步理解其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白灿灿鞭爆笔杆儿敝庐拨损蝉联蚕绪朝乾夕愓辰旆出头面村驿打迭搭头颠来播去短屏放屣缸砖光纬还辟皓乐阖开合下后继无人嘉属儆鉴径遂枯燥无味勑诫令仪令色厘运落落寡合螺子墨霿淆敏慧民以食为天秘要秣马厉兵宁折不弯辟阖破口大骂破伤钱钞谦约切譬情诗箐砦容保三品院闪避生米熟饭沈住气时几士史束緼还妇司更卒天年不齐铁拨偷空团粒文令险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