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补刖的意思、补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补刖的解释

《庄子·德充符》:“ 无趾 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 孔子 曰:‘弟子勉之!夫 无趾 ,兀者也,犹务学以復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王先谦 集解:“前恶亏德,求学以补之。”亡足,谓受刖刑。后因以“补刖”谓补救前愆,以全其德。 宋 张耒 《次韵君复七兄见赠》:“嗟我尘埃费昏旦,补刖自怜闻道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补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字面构成

    • “补”指修补、弥补,如“补衣服”“补不足”。
    • “刖”是古代砍去脚或脚趾的酷刑,如《韩非子》中“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2. 比喻意义
    “补刖”字面指“弥补被砍脚的缺陷”,实际比喻矫正重大缺失,使人或事物回归本真状态。例如《齐民要术·种谷》中提到通过农事实践修正自然不足,暗含此意。

  3.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哲学或治国理念中,强调对根本性错误的修正。如《庄子·外物》中“静然可以补病”,虽未直接使用“补刖”,但理念相通,即通过内在调整恢复自然状态。

  4. 现代延伸
    当代可用于形容对制度、文化等深层次问题的系统性修正,例如“补刖之策”指针对社会痼疾的改革措施。

提示:由于该词较冷僻,建议结合《庄子》《韩非子》等文献用例进一步理解其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补刖

补刖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补字的部首是行,总共有 7 个笔画。补字最早源于甲骨文,表示——捕获。后来补字衍生出其他含义,表示填充、补充等。

繁体写法:補

古时候汉字写法:部首“行”下面加“田”,类似于“䖈”。

例句:她去补课,以提高自己的成绩。

相关组词:补充、补偿、补救、补给。

近义词:填补、弥补。

反义词:损、失。

刖字的部首是刂,总共有 4 个笔画。刖是一个古代汉字,其意义是——割掉脚的外部皮肤,是对犯有严重罪行的人的一种刑罚。

繁体写法:刖(与简体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

例句:古代刑罚中,常采用刖刑。

相关组词:刑罚、刑法、刑具。

近义词:截肢、截趾。

反义词:安抚、宽恕。

由以上的信息可以得出,补刖是由“补”和“刖”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分别表示填充和刑罚的意思。补字的部首是行,刖字的部首是刂。补刖在繁体写法和古时候汉字写法中保持不变。补刖可以在句子中灵活使用,根据上下文决定具体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