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跃龙骧的意思、虎跃龙骧的详细解释
虎跃龙骧的解释
形容威武雄壮。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载一人。综覈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 蒙敖 (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词语分解
- 虎跃的解释 猛虎腾跃。比喻人得时奋起。 明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倐而蠖屈,倐而虎跃,则余不能窥也已。”
- 龙骧的解释 .亦作“ 龙襄 ”。昂举腾跃貌。《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 颜师古 注:“襄,举也。” 唐 杨巨源 《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
专业解析
虎跃龙骧是一个富有动态画面感的成语,形容气势雄壮、威猛奋发之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词义解析
-
字面本义
- 虎跃:猛虎腾跃,象征勇猛矫健。《说文解字》释“虎”为“山兽之君”,代表力量与威严;“跃”即跳跃,凸显动态冲击力。
- 龙骧:“骧”本指马首昂举奔驰,《说文解字》注“骧,马之低仰也”,后引申为腾跃升腾;“龙”为神兽之首,喻尊贵与超凡。二字结合形容如龙腾空,气势磅礴。
-
整体释义
比喻人或事物如虎之迅猛、龙之昂扬,形容威武雄壮、奋发向前的姿态。多用于描述军队气势、人才崛起或事业腾飞。
二、引申与用法
-
象征意义
融合“虎”的勇力与“龙”的威仪,既含刚健进取(虎跃),又具恢弘格局(龙骧),常见于赞誉杰出人物或盛世气象。
例:宋代李曾伯《沁园春》词:“虎跃龙骧,曾非昨日,□□千年修禊觞。”
-
语境应用
多用于文学、军事领域,如形容将士英姿(“虎跃龙骧,将士同心”)、时代发展(“科技虎跃龙骧”)等,强调动态的磅礴气势。
三、古籍典源
该词结构可追溯至古代类书与文集:
- 《文选·张衡〈西京赋〉》:“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瑰异谲诡,灿烂炳焕。”虽未直用“虎跃龙骧”,但“龙”“马”意象为后世组合提供文化基础。
- 《艺文类聚》 收录的南北朝诗文已见类似表述,如“龙骧虎步”“虎啸龙吟”,至唐宋演变为固定搭配。
四、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中华书局点校本。
-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注: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版本;现代词典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或商务印书馆辞书中心官方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虎跃龙骧”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ǔ yuè lóng xiāng,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形容威武雄壮的气势或场面。其中“虎跃”指老虎腾跃,象征勇猛;“龙骧”指龙昂首奔驰,比喻气概非凡,两者结合突出雄壮之态。
2.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自明代方孝孺的《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此处赞颂诸葛亮的智勇与威严,使天下为之震撼。
3.结构与用法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虎跃”和“龙骧”两个动宾结构组成。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如:“春风逐浪千帆远,虎跃龙骧再加鞭。”
4.例句与语境
- 文学作品:京剧《将相和》中唱词“好似虎跃与龙骧”,形容武将的英姿。
- 现代应用:可用于描述竞争激烈或气势恢宏的场景,如“抚顺正雄风再起,虎跃龙骧”。
5.补充信息
- 英文翻译:Magnificent and mighty(雄壮威武)。
- 近义词:龙腾虎跃、气势如虹(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虎跃龙骧”通过虎与龙的意象,生动展现了力量与气魄的结合,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表达对人物或场景的赞美。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鞍帕腤臢褒义词布卦不齐诚厚蛋市盗帑动人心魄反背旛盖肥马轻裘府聚绂冕服务贸易拂意宫衣狗分例钩通灌地光饰货赂祸稔萧墙将理建极斤然九成宫聚脣军给峻洁考辰尻马恐慌万状繿缕勒兵敛掠龙髯漫不经意没与槃委辟陋瓶沉簪折铍掩欠产倾怀清醥乞期蚑行喘息裙衩三处合杀戮圣保罗大教堂石画受潮庶建甜净蓊濛雺雺舞夏五言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