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备的意思、曲备的详细解释
曲备的解释
完备。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鼎俎之礼,节文曲备。”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安上治民,莫善於礼,弥纶人理,诚为曲备。”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备的解释 备 (備) è 完全,应有的都有了: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设施:设备。装备。军备。 笔
专业解析
“曲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是周全、完备、详尽无遗。它强调事物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安排或体现,没有遗漏或欠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曲: 本义为弯曲,引申为“周到”、“详尽”、“方方面面”的意思。在这里,“曲”并非指“曲折”,而是取其“周遍”、“细致”的引申义。
- 备: 本义为具备、齐备、完备。
- 曲备: 由“曲”和“备”复合而成,意为周全地具备、详尽地完备。指事物在内容、形式、细节等所有相关方面都达到了完备的状态。
-
语义侧重:
- 强调全面性:不是简单的具备,而是覆盖了所有应该考虑的方面。
- 强调细致性:不仅大的方面具备,小的细节也考虑周全。
- 强调无遗漏:没有任何欠缺或疏忽之处。
-
典型用法与语境:
- 常用于形容礼仪、制度、规范、论述、准备、安排等需要周密考虑的事物。
- 例如:
- 形容礼仪周全完备:“礼仪曲备”。
- 形容制度详尽完善:“法度曲备”。
- 形容论述全面透彻:“论述曲备”。
- 形容准备充分细致:“准备曲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有使用:“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然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其中“《雅》《颂》圆备”一句,虽用“圆备”,但“曲备”与之含义相通,都指完备周全。刘勰在此处论述诗歌发展史,认为《雅》《颂》这类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完备成熟。
-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注解《礼记》等经典时也常用此词来阐释礼仪制度的完备性。
-
与现代词汇的对比:
- 完备: 与“曲备”意思最接近,都表示齐全、不缺。但“曲备”更强调“周全”、“详尽”的意味,隐含了覆盖所有细节、无微不至的涵义。
- 齐全: 侧重于物品或要素的齐整不缺,不如“曲备”强调周密和深度。
- 周到: 侧重于考虑细致、照顾全面,多用于对人的服务或考虑,与“曲备”用于描述事物状态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
现代使用情况:
- “曲备”是一个典型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极少使用,基本被“完备”、“周全”、“详尽”等词取代。
- 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哲学、文论等领域,或者在需要特别强调古典韵味或精准表达“极其周全完备”的语境中偶见。
“曲备”意指极其周全、详尽无遗地具备或完备。它描述了一种在广度(所有方面)和深度(所有细节)上都达到完美无缺状态的完备性,是古汉语中一个表达高度完备
网络扩展解释
“曲备”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核心解释
“曲备”指准备充分、周密细致,强调周全性。其中“曲”意为细致、周密,“备”指准备,组合后形容考虑全面、无疏漏的状态。
-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汉蔡邕、晋葛洪的著作)中,“曲备”也被解释为“完备”,例如礼仪、制度的完善。
二、发音与词性
- 拼音:通常读作qū bèi(“曲”为第一声),但少数资料标注为qǔ bèi(第三声),需结合语境区分。
- 词性:形容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表达。
三、使用场景
- 描述准备周全
如:“此次方案曲备,可应对突发情况。”
- 形容制度或礼仪完善
如汉代文献中“鼎俎之礼,节文曲备”,指礼仪细节完备。
四、注意事项
- 与“曲”其他含义的区分:
“曲”在“曲备”中读qū,表“细致”,而非读qǔ(指韵文或歌曲)。
- 权威性差异:高权威来源侧重“周密准备”,而部分网页仅解释为“完备”,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五、文献例证
- 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鼎俎之礼,节文曲备。”
- 晋葛洪《抱朴子》:“弥纶人理,诚为曲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豹枕陂月贬駮苍唐测划沉醉抽税炊鲜漉清耡耰大惑大展宏图跌跌冲冲冬心蹲立惇敍都市肥腯冯恃稾盖庑光曜含胎鹤警花椒家火奸宄忌避计辰解祟谨厚咎戾谲谋爵土胯下之辱狼狈不堪捞取緑筱锚泊昧诡目外眦逆蕃瞥捩请盟青暝撒欠颩风商飙馆山菊傻子食具实生苗诗涛水中丞朔蓬嚏喷头梢自领无地自容五短三粗相脚头小语锡珪心粗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