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冱寒的意思、冱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冱寒的解释

闭寒。谓不得见日,极为寒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於是乎取之。” 杜预 注:“冱,闭也。” 孔颖达 疏:“牢阴闭寒,言其不得见日,寒甚之处。”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臣以患肺久深,每秋必发,求去冱寒之地,以就便安之所,庶近医药,存养晚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 杨延朗 集丁壮护守,时冱寒, 延朗 命汲水注城外,及旦,冰坚不可攻, 辽 师解去。”

沍寒:寒气凝结。谓极为寒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沍寒,於是乎取之。”沍,一本作“ 冱 ”。 三国 魏 曹操 《明罚令》:“且北方沍寒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明史·魏时亮传》:“十月初,詔停日讲。 时亮 率同列言天未沍寒,不宜遽輟。” ********* 《青春》:“冰雪沍寒之天,一幻而为百卉昭苏之天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冱寒是汉语中形容极寒天气的书面用语,读音为“hù hán”,其核心含义指“严寒冻结,寒气凝结不散”。该词由“冱”(冻结)和“寒”(寒冷)组成,强调冷到极致、万物凝固的状态。

在古籍文献中,“冱寒”常被用于描述气候或环境。例如《左传·昭公四年》提到“固阴冱寒”,指冬季阴冷之气积聚不化。唐代柳宗元在《晋问》中亦用“冱寒之所不惨”形容北方严冬的酷寒。

现代汉语中,“冱寒”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如气象学描述极端低温现象,或文学作品中渲染萧瑟氛围。《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严寒冰冻,寒气凝结”。

相关词语包括“凝冱”(冻结)、“寒冱”(寒冷凝固)等,均与低温冻结相关。该词的文化意象常与冬季、北方边疆等场景关联,体现汉语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摹。


参考来源

  1. 《左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柳宗元集》古典文学出版社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冱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极为寒冷的状态,特指因封闭或缺乏日照导致的寒气凝结。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古代文献用例

3.相关词汇与异体字

4.现代用法

“冱寒”不仅形容低温,更强调寒气的积聚与不可消散,常见于古籍和文学作品,适用于对严寒环境的诗意或历史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嗷啕板録把作裁辱潮搐茶水称乱赤堇畴偶丹池德寿宫雕捍丁银楯槛风雨桥噶点儿诰命公格尔山好样的横害毁诋虎穴龙潭浇切糖解典库金堂撅巴距守犒赏狼突鸱张老海累路粮馈帘肆里柝六骡猛安盟会面进跑鞋碰磕平平常常疲软蒲龛抢劫案邱墓入第山源尸白祏主天宇拖垮万汇维生偓促巫风诬构骛鼓五色瓜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