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意思、黄河的详细解释
黄河的解释
[the Yellow River (Huanghe River)]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详细解释
中国 第二大河。上源 卡日曲 出 青海省 巴颜喀拉山脉 各姿各雅山 麓,东流经 四川 、 甘肃 、 宁夏 、 内蒙古 、 陕西 、 山西 、 河南 等省区,在 山东省 北部入 渤海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明史·河渠志一》:“ 黄河 ,自 唐 以前,皆北入海。” 魏巍 《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你还会看见 黄河 ,奔腾不羁的 黄河 。”
词语分解
- 黄的解释 黄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事情失
- 河的解释 河 é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特指中国黄河:河套。河防。 指“银河系”:天河。河汉。 笔画数:; 部首:氵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黄河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文化发祥地之一。其释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及文化地理内涵展开:
一、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黄河为:
黄河(Huáng Hé):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因河水含沙量高、呈黄色而得名。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
《现代汉语词典》补充: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曾多次改道,孕育了黄河流域的早期农耕文化。
二、名称由来与文化象征
- 自然特征命名
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致河水浑浊泛黄,故称“黄河”。西汉《史记·河渠书》已有“黄河”记载,此前多称“河”。
- 文明象征
作为“四渎之宗”(古代四大河流之首),黄河被尊为“母亲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坚韧与生命力。其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是夏商周文明的核心区域。
三、地理与水文特征
- 长度与流域:全长5464公里(世界第五长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滋养全国12%人口。
- 水沙特性: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形成华北平原,下游河床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悬河”。
- 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等调控水沙,保障中下游防洪安全。
四、历史影响与文学意象
- 历史灾害与治理:据《汉书·沟洫志》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首次大改道,历代治理形成“治黄史即半部中国史”的独特文化现象。
- 文学意境: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喻其磅礴,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抒写苍茫,成为民族精神的诗意载体。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史记·河渠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水经注疏》(杨守敬、熊会贞著)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官网数据
-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著)
- 《黄河志》丛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汉书·沟洫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全唐诗》李白《将进酒》、王之涣《凉州词》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况
- 长度与流域: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最终注入渤海。
- 水文特征:年均含沙量达37.7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约16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部分河段河床高出地面5-10米。
二、地理特征
- 地形分段:上游以山地为主,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整体呈“几”字形走向。
- 气候影响:流域内冬长夏短,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干旱明显,对农业灌溉依赖较高。
三、名称由来
- 古代“河”为黄河专称,战国时因泥沙浑浊称“浊河”,西汉文献始见“黄河”一词,宋代后广泛使用。其黄色因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所致。
四、文化与历史意义
- 作为中华文明摇篮,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农耕文化,是夏、商、周等朝代的核心区域。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如华北平原)为古代农业提供了沃土。
- 历史上多次改道对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五、生态与治理
- 水土流失问题集中在黄土高原,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和洪涝灾害。现代通过水利工程和生态修复进行治理,如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
如需更详细数据,可参考权威地理文献或水利部门发布的《黄河网》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凹凸不平抱住葫芦不开瓢变贪厉薄冰聘鄽阓传馆纯音逮养稻香电子技术独向尔来迩英橄榄子輨键管账诡速国娥故障寒伧汉统寒钟轰礮花花緑緑回植火情祸凶夥长俭朴坚守不渝脚絣交汇击牀解池戒色匮餧雷出力挺买笑寻欢牛步化弄优旁注弃捐穷泉囚系曲纡取责入场券蛇谷书家肆暴滩声剔留秃鲁頽龄闻诊无列闲不容缕小苛潇潇泻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