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后晋的意思、后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后晋的解释

[the Posterior Jin Dynasty] 五代的第三个朝代,石敬瑭所建立的。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皇帝称儿皇帝,割云燕十六州给契丹,历二帝共十一年

详细解释

五代 之一。 后唐 河东 节度使 石敬瑭 引 契丹 兵灭 后唐 ,自称帝,国号 晋 。史称 后晋 (公元936年-946年)。以别于 司马炎 所建立的 晋 王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短命王朝,其历史定位与文化内涵可从汉语词典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后晋"一词属历史专有名词,由方位词"后"与国号"晋"构成。在《汉语大词典》中,"后"指时间次序上的后续,"晋"源自春秋诸侯国名,此处借指石敬瑭仿效司马氏晋朝正统性而定的国号。该政权存续时间为公元936年至947年,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辖域核心为中原地区。

二、政权特质解析 后晋以"儿皇帝"事件闻名,首任君主石敬瑭为获取契丹支持,割让燕云十六州并自称"臣侄",此行为被《资治通鉴》列为"中国失险之始"。政权合法性建构呈现双重性:既承袭唐制保留中原王朝礼法体系,又通过岁币纳贡维持与契丹的臣属关系。

三、文化影响层面 后晋时期保留并发展了唐代科举制度,据《五代会要》记载,其科举取士规模较前代有所扩大,为北宋文官制度奠定基础。但受制于割地赔款政策,中原文化防御体系遭到破坏,直接导致此后四百余年华北平原无险可守的战略困局。

四、历史评价维度 《旧五代史》将其定位为"僭伪政权",强调其统治合法性缺陷。而现代学者如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指出,后晋虽国祚短暂,却在胡汉官僚体制融合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灭亡直接引发契丹南侵与后汉建立,成为唐宋变革期的重要转折点。

网络扩展解释

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政权(936—947年),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建立背景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推翻后唐,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自称“儿皇帝”为条件,换取契丹军事支持。契丹出兵助其灭后唐,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初定都洛阳,后迁至开封。

  2. 重大事件

    • 割地称臣: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割让幽云十六州,导致中原丧失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影响后世宋辽冲突。
    • 石重贵抗辽:942年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继位,改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引发契丹三次南侵(944—947年)。前两次后晋获胜,但第三次因大将杜重威投降,契丹攻破开封,后晋灭亡。
  3. 灭亡原因

    • 内部腐败:石敬瑭晚年重用宦官,吏治混乱,民怨积累。
    • 战略失误:石重贵虽主战但缺乏统一部署,加之杜重威叛变,主力军队瓦解。
  4. 历史影响
    后晋灭亡后,契丹短暂占据中原,但因治理不善北撤。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建立后汉,延续五代更迭。幽云十六州的割让成为宋辽百年对峙的导火索。

参考来源:综合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颁学八声甘州脖胦成王出腹辏遇诞妄不经點籍点穴调遣动手术顿甲顿摔奋励感纫高雄市光辉灿烂观渔錧籥国家资本主义鹖旦黑老包黑洋厚谢咶耳黄徼卉裳魂牵梦萦皎澈荆吴九成台即夜蠲烦刻楮櫑葛廉白联单梅香披情琼芳骑邮桑寄生胜会深文附会市食双兔碑水屏速记素英缇骑透河晩婆婆乌噣狭薄跭晓光遐险谢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