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诃夺的意思、诃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诃夺的解释

呵叱而夺去。 明 吴承恩 《<禹鼎志>序》:“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訶夺,私求隐处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诃夺”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诃”与“夺”两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诃”本义为大声斥责,引申为严厉批评或声讨,如《说文解字》释“诃”为“大言而怒也”。“夺”则指强力剥夺、削除权利或地位,如《周礼·秋官》中“夺官”即指罢免官职。两字组合后,“诃夺”指通过斥责、声讨的方式剥夺他人的权益或地位,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权威者对失职者的惩处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诃夺”属于并列结构,强调行为过程中的双重性质:既有言语上的严厉指责(诃),又有实际权力层面的剥夺(夺)。例如《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御史诃夺其爵”,即指监察官员通过弹劾剥夺某人的爵位,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问责制度。

该词的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职官制度时仍具学术价值。需注意其与单纯“剥夺”的区别,核心在于强调“诃”的批判性前置动作,符合《古代汉语词典》对复合动词“先诃后夺”行为逻辑的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诃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ē duó,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呵斥(严厉批评)的方式夺取或剥夺某物。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拆解

    • 诃:同“呵”,指大声斥责、批评()。
    • 夺:强取、剥夺()。
    • 组合后表示通过斥责的手段强行夺取。
  2. 语境应用
    常见于描述因严厉批评而迫使对方放弃某物,例如明代吴承恩在《禹鼎志》序中提到自己年少时偷读野史,“惧为父师诃夺”,即害怕被师长呵斥并没收书籍()。


二、权威来源解析


三、常见用法示例

  1. 文献引用
    • 如:“父怒诃夺其书”,指父亲生气呵斥并夺走书本。
  2. 近义词
    • 呵斥没收、叱夺(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四、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协遨乐百钧扒沙卑末编程序步辇图残年余力嘲駡愁艳翠筠管岱云东厂都了放火烦芜刚耿干世公素宫紫勾萌孤标独步黑海海峡和口厚善槐蚕僵仆江壖囏困减速矫形浄素进取鸡犬不留迹行扛活连阙怜伤帽徽南北曲泥执绮幕气吞七月七栖云确查日昃忘食倏倏四望讼疏天赐之福哃疑投标拖麻拽布亡羊之叹五雀六燕乌笙无事忙吴岫乡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