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锯的意思、拉锯的详细解释
拉锯的解释
[sway; be locked a seesaw struggle] 比喻双方来回往复
进行着极其猛烈的拉锯战
详细解释
两个人用锯一来一往地锯东西。比喻双方来回往复。 叶圣陶 《北上日记》:“街上行人极少,此地经拉锯战多次,损坏重矣。”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 灵山 地区从此不断地进行着拉锯式的争夺战,今天敌人占领了 灵山 ,明天我军又歼灭了敌人。”《体育报》1984.3.9:“在双方相持、比分拉锯的情况下,更应仔细观察对方攻防战术的运用及变化。”
词语分解
- 拉的解释 拉 ā 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用车载运:拉货。 使延长:拉延。拉伸。 排泄粪便:拉屎。 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摧折:摧枯拉朽。 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
- 锯的解释 锯 (鋸) ù 用薄钢片制成有尖齿可以来回拉动割开木头或金属的器具:木锯。钢锯。电锯。拉锯。 用锯把东西拉(?)开:锯树。锯木头。锯末。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拉锯”的汉语词典释义
“拉锯”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动词“拉”和名词“锯”构成,其含义可从本义和比喻义两个角度解析:
-
本义:指两人或多人使用锯子来回拉扯的动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用锯子来回拉,使木材等断开”。此义项常见于木工操作场景,例如:“工人拉锯伐木,发出规律的声响。”
-
比喻义:
- 反复争夺:比喻双方在竞争或对抗中持续交替占据优势,形成僵持状态。《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比喻双方来回往复,相持不下”,如“两队在比赛中展开拉锯战”。
- 长期反复的状态:引申为某种矛盾或冲突长期未决,例如“谈判陷入拉锯状态”。
-
引申用法:在口语中可描述事物或情感的持续波动,如“心情像拉锯一样起伏不定”(《新华成语词典》用例)。
相关词语:
- 拉锯战:特指长时间、高频率的对抗行为,常见于军事、体育等领域。
- 拉锯式:形容类似拉锯动作的规律性重复,如“拉锯式谈判”。
权威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新华成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拉锯”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本义和比喻义两个层面理解:
一、本义
指两人用大锯一来一往地锯东西的动作。例如木工操作中,双方各持锯子两端交替拉动以切割木材。
二、比喻义
引申为双方势均力敌、反复争夺的僵持状态,常见于以下场景:
- 军事冲突:如“拉锯战”,形容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同一区域(例:叶圣陶《北上日记》描述“拉锯战多次”)。
- 竞争或对抗:如体育比赛、商业竞争中双方长时间难分胜负(参考“胶着”“僵持”等近义词)。
- 日常互动:如两人反复争抢某物(例:“像拉锯似的把书抢来抢去”)。
三、典型用法
- 固定搭配:“拉锯式”“拉锯战”等,强调过程的反复性和持久性。
- 反义词:与“速战速决”“一击即溃”等形成对比,突出僵局特征。
附:发音与词性
- 拼音:lā jù(注音:ㄌㄚ ㄐㄩˋ)
- 词性:动词/名词,作比喻时多为名词性结构。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查看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谀奉承百人会北大荒秉政不禄才林餐霞昌时痴计床箦出价胆颤心惊德黑兰会议叠句渡工督战犯憷发卡浮动工资辅亮隔勒宫曹公演还绕黑早合皂弘朗怀和黄熊讲閲矜宥急骤绝招,绝招儿,绝着掠役掠影两般历律廪廪赁佣牛山客疲蹇普进扑朔迷离铺天盖地圃泽秋海棠楸英劝盘热斗煞果笙籁胜利设仪仕户世谈天和仙旛綫脚下情上达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