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扭曲;歪斜。《周礼·考工记·轮人》“察其菑蚤不龋,则轮虽敝不匡” 清 孙诒让 正义:“惟验其菑蚤,上下凿枘正相直则可决,其牙虽敝不至匡戾也。”
(2).引申为乖戾。谓违反常理。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夫倡优尚与选,而素知法律略有政见者,反无尺寸选举之柄,则以纳税定选权者,其匡戾亦已甚矣。”
“匡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综合多个来源可总结如下:
扭曲/歪斜
指物体形态的变形或结构不正。例如《周礼·考工记·轮人》中提到车轮制作时,若榫卯结构端正,则“牙虽敝不至匡戾”,强调物理层面的不端正。
引申为乖戾
指行为或情理上的反常、违背常理。章炳麟在《代议然否论》中批评某些制度“匡戾亦已甚矣”,即用此义表达对规则不合逻辑的批判。
需注意,部分来源(如)将其解释为“纠正邪恶,平定暴乱”,但此说法未见于其他权威文献,可能为误读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
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中,如描述器物形变、批判社会现象等。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含义。
《匡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矫正邪恶、纠正不公。
拆分部首和笔画:匡字的部首是匚,戾字的部首是戈,它们分别由7和9个笔画组成。
来源:匡戾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周礼·春官宗伯·大师》:“奉宗圣之庙之私,以平前王之所不平,纠纷之所戾。”
繁体:在繁体字中,匡戾分别写作「匡戾」。
古时候汉字写法:匡戾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匡戾即矫正邪恶、纠正不公,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例如:“我们应该积极行动,共同匡戾时代的不公正现象。”
组词:匡戾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更多的词语,例如匡扶、匡正、戾气等。
近义词:纠正、矫正。
反义词:颠倒、扭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