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to same goal] 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1).同样趋向。《书·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2).犹一致。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託或乖。”
(3).同样的结局。 叶圣陶 《倪焕之》二:“这时候,科举却废止了,使父亲颇为失望。幸而有学堂,听说与科举异途而同归,便叫 焕之 去考中学堂。”参见“ 同归殊涂 ”。
(4).一同返回。《诗·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毛 传:“ 豳公子 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 南朝 梁 谢惠连 《雪赋》:“驰遥思於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四折:“留了方丈,和你同归洞房。”《玉佛缘》第一回:“这科 子玉 报罢,父子同归。”
“同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同归(拼音:tóng guī)指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例如成语“殊途同归”即表示不同方法最终达到相同结果。
一同返回
源自《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归。”,此处指共同返回某地。
趋向一致
《尚书·蔡仲之命》提到“为善不同,同归于治”,强调不同行为最终达成统一目标。
现代引申义
现代多用于抽象语境,如“虽方法各异,但目标同归”。
如需更完整释义或古籍例句,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同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人们归于同一目标或同一种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拆分的部首是“彳”和“彡”,总计5个笔画。
来源:《同归》一词出自《孟子·离娄下》。原句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非礼勿视,亲亲敬老,夫唱妇随,外孙入孝,内出人和。”其中,“外孙入孝,内出人和”中的“内出人和”就是指大家都归于和谐、和睦的状态。
繁体字:同歸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印章上、碑刻上常见的形态是“(土)”和“土()”,表示“归”的形态。其中“土()”表示当归于土地、归葬地,而“(土)”表示人们归于一堂。
例句:我们都希望最终能够同归于好,达成共同目标。
组词:同归于尽、同归于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近义词:共同、归一、归并
反义词: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剥毁把头碧耸耸庳细不争多昌光迟捱充饱麤言跢跦帝胤对讲电话反间樊笼繁茂飞吻躬行节俭共振谷嗛寒胆洪胄环刀黄沙狱欢聚一堂会宴恢耀奸路进德禁脔壻缉绪苛索馈赠鳞萃卤鹻旅游帽满话美甘甘默藁目指气使木桩难産凝脂哦松朴猪贫道仆役轻楛清祀然眉尚同殊方异域搜检太上之忘情田熟同声共气蚊蟆下奶相牟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