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去阶梯。《孟子·万章上》:“父母使 舜 完廪,捐阶, 瞽瞍 焚廪。” 赵岐 注:“阶,梯也。使 舜 登廪屋而捐去其阶。”
“捐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捐阶”指除去阶梯,字面意义为撤走梯子。其中“捐”意为舍弃、除去,“阶”指台阶或梯子。
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孟子·万章上》记载的舜的故事:舜的父母让他修缮粮仓(“完廪”),随后撤去梯子(“捐阶”),并企图纵火加害他。赵岐注解明确提到“阶,梯也”。
词义延伸
部分资料(如)提到“放弃阶级地位”的引申义,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主流解释仍以《孟子》典故为核心。
结构特点
属于动宾结构的复合词,无特殊语法形式,常见于描述历史典故或古文场景。
常见误读提示
需注意与“捐官”(古代买官行为)等含“捐”字的其他词汇区分,二者语义无关联。
建议参考《孟子》原文及赵岐注以获取权威释义,其他引申解读需谨慎考据。
《捐阶》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取消、废除官阶。当一个人的官职被废除或降级时,就可以使用《捐阶》这个词来描述。
《捐阶》的构成部分是“扌”和“阝”,分别是“手部”和“阜部”的简化形式。它的总笔画数为17画。
《捐阶》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造宫室,别为吕台,既竣,捐阶而朝。”这里是指秦始皇废除了吕不韦的官阶,以示惩罚和警示他人。
繁体字形式为「捐階」,其中「階」是对「阶」的繁体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存在一些变体。《捐阶》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擐階」、「捐階石」、「捐堦」等。
1. 前朝一位官员因贪污受贿被宣判捐阶。
2. 他因违反纪律,被罚捐阶一级。
组词有:捐款、捐赠、阶级、等阶等。
近义词:剥夺、免职、降级。
反义词:晋升、升迁、提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