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鄙臣的意思、鄙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鄙臣的解释

谦词。犹言小臣。《晏子春秋·谏上十三》:“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一本作“ 鄙人 ”。《汉书·王莽传上》:“ 莽 乃起眂事,上书言:‘……臣 莽 伏自惟,爵为 新都侯 ,号为 安汉公 ,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贵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宠者五,诚非鄙臣所能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鄙臣"是古代汉语中的谦称用语,指代地位低微或见识浅薄的臣子,常用于官吏在君主或上级面前的自谦表述。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词义解析 "鄙臣"由"鄙"和"臣"复合构成。"鄙"本义指边远地区,《说文解字》释为"五酂为鄙",后引申为粗俗、浅陋之意;"臣"指代官吏或仆从。二字组合后,字面含义可理解为"见识浅薄的臣子",实际使用中多作为谦辞。该词常见于先秦典籍,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此处即臣子对君主的谦称。

二、语境特征 在历史文献中,"鄙臣"具有特定使用规范:

  1. 君臣对话场景:多出现于奏章或朝堂对话,如《战国策·齐策》载:"鄙臣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展现臣属的谦卑姿态
  2. 等级制度映射:反映古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等级观念,通过自贬称谓维持礼制秩序
  3. 修辞功能:常与"寡君""陛下"等尊称形成语义对照,构成完整的礼仪表达体系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细微变化:

四、相关称谓辨析 与"微臣""下臣"等近义词相比,"鄙臣"更强调学识修养层面的自谦。如《礼记·玉藻》郑玄注:"臣谓致仕者,自称曰鄙臣",显示其特定的使用群体限制。

学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鄙臣"词条
  2. 《古代汉语谦敬语辞典》中华书局,2017年,第82页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鄙臣”是古代汉语中的谦称,通常用于官员或臣子在君主、上位者面前自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历史用例

3.使用场景

4.现代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体系或谦称用法,可参考《晏子春秋》《汉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按惩妣考长短说铲斜朝寮出污泥而不染青莲娇颠颓对劲非生产劳动戈堞公勤鬼笑规意喊堂威婚期狐袖夹被窝惊恐凉温连续画李飞将留后詈侮陆桥卤虾梅真木鞋拗开瓯楼拍张般费朴儒起飞亲代琼铺穷巷屈佐山采上海交通大学上愚生辰盛齿审慎事柄势阱室温世绪侍饮私房虽説素朴天柄天门山顽冒威宝握拳五车书无心想襄赞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