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鄉的意思、離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鄉的解釋

(1).指國都之外的小城邑。《墨子·備城門》:“城小人衆,葆離鄉老弱國中及也(他)大城。” 孫诒讓 間诂:“離鄉,謂别鄉不與國邑相附者。”《漢書·王莽傳下》:“宜急選牧、尹以下,明其賞罰,收合離鄉。小國無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

(2).異鄉。 清 黃景仁 《夜夢故人》詩:“半是離鄉半夢鄉,西風捲葉雨鳴廊。”

(3).離别故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相國夫人道得可惜,早是孩兒一身離鄉客寄,死作箇不着墳墓鬼。” 王毓岱 《乙卯自述》詩之三:“離鄉增别緒,娶媳寄餘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鄉”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離開家鄉或故土。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并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說明:


一、基本釋義

離鄉指離開自己長期居住的故鄉或生長的地方。


二、字義分解

  1. 離(lí):

    本義為“分離、離開”,《說文解字》釋為“離黃,倉庚也”,後引申為“分開、背離”。

    (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2. 鄉(xiāng):

    指“出生地或長期居住的地方”,《爾雅·釋地》注“鄉者,向也”,引申為故土、家鄉。

    (來源:郭璞注. 爾雅[M]. 中華書局, 1985.)


三、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情感色彩:

    “離鄉”常隱含無奈、眷戀或漂泊之感,如“離鄉背井”“離愁别緒”。

    • 《漢語大詞典》:指出其衍生詞“離鄉背井”表達“被迫遠離家鄉的悲涼心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社會行為:

    在傳統語境中,“離鄉”多與科舉、戰亂、謀生相關,如“士子離鄉赴考”“災民離鄉逃荒”。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以“離鄉遠宦”為例,說明古代官員異地赴任的現象。

      (來源: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M]. 商務印書館, 2005.)


四、權威用例佐證

  1. 文學經典:

    杜甫《無家别》中“雖從本州役,内顧無所攜”,描繪戰亂中百姓被迫離鄉的凄楚。

    (來源: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

  2. 民俗研究:

    傳統社會“安土重遷”思想使“離鄉”成為重大抉擇,多見于地方志記載的移民史。

    (來源:葛劍雄. 中國移民史[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離鄉”在漢語中既是具體行為(離開故土),亦承載文化情感(思鄉、漂泊),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社會背景理解。以上解釋均援引權威辭書及學術著作,确保内容準确性與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離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指國都之外的小城邑
    源于古代文獻,如《墨子·備城門》中提到“離鄉”指與國都分離的小城邑。這類用法多見于曆史典籍,現代較少使用。

  2. 異鄉(名詞)
    表示離開原居地後所處的陌生地域,例如:“他常年生活在離鄉,思念故土。”。

  3. 離别故鄉(動詞)
    強調“離開家鄉”的動作,如“離鄉背井”“離鄉求學”。這是現代最常用的含義,常帶有情感色彩,表達對故土的眷戀或漂泊的艱辛。


二、延伸解析


三、例句參考

  1. 曆史語境:
    《漢書》記載“收合離鄉”,指整合國都外的城邑人口。
  2. 現代用法:
    “年輕人離鄉打拼,隻為更好的生活。”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或用法拓展,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舍萹豆編目兵人禀帖博古通今長虵塵昏臣節沉湎,沉湎于癡錢赤繩系足酬効川岫出餞春榮多麼礬石奮勵浮論高言咍籲紅桑猾惡活塞江川斤量舉奏嫘祖涼德淩淩姏姆訬輕妙香逆論盤費喬樹棋輸先著耆賢人牙子熱熱鬧鬧柔茹寡斷瑞人三青鳥善民燒堿生兵守故酸鳴塌岸痰氣沓舌投筆吐翠吞紙抱犬鼍作庨豁小饑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