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國都之外的小城邑。《墨子·備城門》:“城小人衆,葆離鄉老弱國中及也(他)大城。” 孫诒讓 間诂:“離鄉,謂别鄉不與國邑相附者。”《漢書·王莽傳下》:“宜急選牧、尹以下,明其賞罰,收合離鄉。小國無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
(2).異鄉。 清 黃景仁 《夜夢故人》詩:“半是離鄉半夢鄉,西風捲葉雨鳴廊。”
(3).離别故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相國夫人道得可惜,早是孩兒一身離鄉客寄,死作箇不着墳墓鬼。” 王毓岱 《乙卯自述》詩之三:“離鄉增别緒,娶媳寄餘貲。”
“離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指國都之外的小城邑
源于古代文獻,如《墨子·備城門》中提到“離鄉”指與國都分離的小城邑。這類用法多見于曆史典籍,現代較少使用。
異鄉(名詞)
表示離開原居地後所處的陌生地域,例如:“他常年生活在離鄉,思念故土。”。
離别故鄉(動詞)
強調“離開家鄉”的動作,如“離鄉背井”“離鄉求學”。這是現代最常用的含義,常帶有情感色彩,表達對故土的眷戀或漂泊的艱辛。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證或用法拓展,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來源。
離鄉,是指離開自己的故鄉、出生地或家鄉,向外地遷徙或旅行的行為。離鄉的人通常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工作或教育等機會,或者是被迫離開故鄉因為戰亂、災難等原因。
離鄉這個詞的部首是示(礻),由兩個筆畫組成。
離鄉一詞源自古代漢語,起初寫作「離鄕」(繁體字),後來演變成現在的簡化字寫法「離鄉」。
在古代漢字中,「離鄉」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離鄉」的寫法為「鄈」,在《康熙字典》中的一種寫法則是「釐鄉」。
1. 工作的需要讓他不得不離鄉去城市找更好的就業機會。
2. 遠離故鄉的人常常會懷念離鄉的一刻。
- 離鄉别井(離開故鄉,别離井邊的含義,形容離家遠行)
- 離鄉背井(離開故鄉,背離家鄉的含義,形容遷徙離開)
- 遷徙:指人或動物離開原來的居住地遷移到新的地方。
- 岀遊:指出遠門,離開家鄉或原來的居所遨遊或旅行。
- 歸鄉:指返回故鄉、歸還家鄉。
- 返鄉:指返回原來居住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