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长的意思、令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长的解释

秦 汉 时治万户以上县者为令,不足万户者为长。后因以“令长”泛指县令。《史记·滑稽列传》:“於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元典章新集·刑部·出军》:“今后因盗而流,路遇原免者,令长押监赴所在官司,依例刺字。” 清 郑鉽 《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朝廷设令长,盖为司牧计,远近岂异伦,小大无二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令长,汉语复合词,由“令”和“长”两个单字组成,在古代中国主要指地方行政长官,尤其指县令、县长一级的官员。其详细释义如下:

  1. “令”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 “令”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发号也”,本义是发布命令、号令。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 引申义(官职): 由发布命令的职能引申,古代将一级行政机构的主官称为“令”,取其“发号施令”之意。战国、秦汉时期,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即称为“令”。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长”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 “长”(cháng)字本义指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大,与“短”相对。如《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指树木有生长的时间)。
    • 引申义(官职): “长”(zhǎng)由“年长”、“尊长”之义引申,指首领、主管者。在官职中,指地位较高或负责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员。秦汉时期,县的行政长官在万户以下的县称为“长”。同样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令长”的合成与含义:

    • 合成词义: “令长”作为复合词,是“县令”和“县长”的合称或泛指。它特指秦汉以来,县级行政单位的最高长官。虽然“令”和“长”在秩禄和所辖户数上有区别(万户以上设令,以下设长),但他们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全面负责一县的行政、司法、赋税、教化等事务,是直接治理百姓的“亲民之官”。
    • 核心职能: 令长的核心职责是“掌治其县”,具体包括劝课农桑、征收赋税、审理诉讼、维持治安、兴办教育、管理户籍等,是中央政权在地方的代表和执行者。如《后汉书·百官志五》:“(县令长)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历史演变与使用:

    • 县令、县长(合称令长)的制度确立于秦汉,并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地方行政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官职之一。虽然各朝在具体名称(如唐代称县令,元代称县尹)、品秩、选拔方式上有所变化,但其作为一县之长的基本定位和职能一直延续到清末。
    • 在文献中,“令长”常作为县级长官的通称或泛指。例如,讨论地方吏治、官员职责时,常用“令长”来指代这一群体。
  5. 现代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令长”一词已不作为现行官职名称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或地方行政史的语境中,指代古代的县级行政长官。

“令长”是由“令”(发号施令者)和“长”(主管者)合成的复合词,特指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县级行政单位的最高长官(县令和县长的合称或泛指)。他们是中央政权在地方的代表,负责一县之内的全面治理,包括行政、司法、赋税、治安、教化等事务,是历史上“亲民官”的代表。该词现在主要用于历史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令长”是古代中国对地方行政官员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令长”指秦汉时期县级行政长官的统称,其划分依据是县域人口规模: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秦汉官制,如《抱朴子·百里》中“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随着历史发展,“令长”逐渐成为县令的代称,如清代郑鉽的诗作仍用此指代地方官。

三、特殊说明

部分文献(如)曾提出“令指长辈命令”的释义,但此说法缺乏广泛史料支持,可能为误读。主流研究均以官职称谓为准确解释。

建议通过《史记》《元典章》等古籍查阅更详尽的官职制度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卬食暗数拜扫采葛詧核趁贴畴官大从大谁谛辨盯人短盘端阳二吴崿峙凫氏赋徭供月儿宫棹弓子贯节邯郸郭公汗塌回畔火狸介心结子叽哩哇啦峻辞箘簬举用抠衣苦辣劳联产联连地凉粉陵阳麦子茂绪敉功末后南宰相府内囊平旦浅稚弃本求末惬志绮阁求教任听苫宇善渊时伦丝牵谈风填馅畏惧无向仙人杏协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