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屑越的意思、屑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屑越的解释

轻易捐弃;糟踏。《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民所以襁负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而有司曾无爱吝,屑越如此。” 胡三省 注:“屑越,犹言狼籍而弃之也。”《明史·外戚传·万贵》:“ 贵 每见诸子屑越赐物,輒戒曰:‘官所赐,皆著籍。他日復宣索,汝曹将重得罪。’”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辇送石刻》:“盖 右军 秀杰之笔,照耀天地,不惟蛮貉通知宝爱,即勋名忠耿之老,亦不容屑越於颠沛时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屑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较为特殊且带有贬义色彩。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释义,其详细意思如下:

屑越

核心释义: 指轻忽、糟蹋、不珍惜地对待事物,尤其指对珍贵或重要事物的随意抛弃或浪费。

深层含义: 强调对有价值之物(如财物、粮食、机会、人才等)的轻视、散失或不负责任的处置,隐含暴殄天物之意。


词义解析与用法

  1. “屑”的含义

    本义为碎末、微末之物,引申为轻视、认为不重要。如“不屑”即表示看不起。

  2. “越”的含义

    此处取“散失、坠落”之义(《说文解字》释“越”有“度也”,引申为逾越常规而致失散)。如《左传·昭公四年》“财用不匮,民不罢劳……无有散越”中的“越”即指流失。

  3. 合成词“屑越”

    二字结合后,强调因轻视(“屑”)而导致珍贵事物散失浪费(“越”)。

    经典用例: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暴殄天物,谓之屑越。” (胡三省注)

    此处明确将“屑越”与“暴殄天物”等同,指任意糟蹋自然或社会资源。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屑越”为:“轻忽弃置;糟蹋浪费。”

    例证引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世有方凿而圆枘,虽皋、夔无所施其巧,而屑越陈红,非朽蠹之是忧矣。”

    来源: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1年。

  2. 《辞源》(第三版)

    释为:“散失;糟蹋。”

    引《宋史·食货志上》:“今积久不蠲,悉为朽腐……是屑越有用之财也。”

    来源: 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轻易抛弃;浪费。”

    引《新唐书·杜悰传》:“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悰更上言:‘此皆天庾屑越之物。’”

    来源: 商务印书馆,2014年。


语义关联与延伸


引用文献示例

  1.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原文见前文)

    来源: 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明夷待访录·财计》(黄宗羲)

    来源: 《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3. 《新唐书·杜悰传》

    来源: 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屑越”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糟蹋、浪费
    主要表示“轻易捐弃”或“随意糟蹋”,常用于描述对资源、物品的不珍惜。例如《资治通鉴》中提到“有司曾无爱吝,屑越如此”,指官员对粮食的浪费。

  2. 品质低劣、不值一提(引申义)
    现代用法中,可形容人或事物的低劣、无足轻重,如“能力屑越”。


二、字词解析

  1. “屑”

    • 本义为碎末(如木屑),引申为琐碎、微小;
    • 作动词时含“轻视、不顾惜”之意(如“不屑一顾”)。
  2. “越”

    • 原指跨越、超出,如“越权”“越级”;
    • 在成语中强化“超出合理范围”的负面含义,如“狼藉而弃之”。

三、古籍用例

  1. 《资治通鉴》
    “屑越如此”批评官员浪费粮食,胡三省注:“犹言狼籍而弃之”。

  2. 《明史》
    万贵告诫儿子勿随意糟蹋赏赐之物:“屑越赐物,将重得罪”。


四、使用场景


五、总结

“屑越”的核心含义是“轻率丢弃或糟蹋”,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古籍中多用于批判浪费行为,现代用法可扩展至对低劣事物的形容。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受敌鲍酪悲愍别出新意瘪煞瘪煞赤闲白闲冲剧传志除召错安头达吏诞将大羽峯岫根菜类蔬菜革响镐池慌急荒燕昏昏欲睡猢狲王箭穿雁嘴降廉剑吷疾枯纪庸絶缨刻害空空儿老花镜劳拙两鼠斗穴拎包龙卫麦粒满拟冒暗明茎草木楗褭篆巧语花言洽平轻进情数琼杯融暖生传审考石劒衰委睡眠司库四周遭陶缊天球仪玩黩委伏仙狐掀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