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xed]惊慌不安,形容人匆忙烦恼的样子
老大谁相识,悕惶又独归。——张籍《送韦评事归华阴》
“悕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惊慌不安的状态,形容人因匆忙或烦恼而表现出的慌乱神情。例如张籍《送韦评事归华阴》中的诗句:“老大谁相识,悕惶又独归”,刻画了孤独归乡时的焦虑与不安。
情感色彩
包含悲伤、忧虑的意味,如《公羊传》中“悕”单独使用时表示“悲伤”,而“悕惶”则融合了“悲伤”与“惶恐”的双重情绪。
“悕”的延伸含义
与“恓惶”的区分
需注意“悕惶”与方言词“恓惶”(读xī huáng)的区别:后者在陕西、山西等地方言中多指“穷困潦倒”或“可怜”,情感偏向物质困顿。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用法(如“恓惶”),可参考-8的详细分析。
《悕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惊恐、恐慌、害怕、惶恐不安。
《悕惶》由两个部首组成:心(心部)+ 恵(恵部)。
心部:4画
恵部:10画
总计:14画
《悕惶》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源自《诗经·盘飧》篇:“无将大室,心悕且惶。”意为心中忧愁恐惧。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表示害怕、恐慌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悕惶》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悕惶」。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悕惶》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一般而言,较早期古籍中所使用的写法可能会与现代稍有差异。
1. 他心里充满了悕惶,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非常紧张。
2. 夜晚的森林中,她被未知的声音吓得悕惶不安。
3. 战争的威胁使得整个国家居民的心情充满了悕惶与恐慌。
1. 悕苦(心中痛苦不堪)
2. 悕怆(心情悲伤忧愁)
3. 悕然(心情凝重、忧虑)
1. 惊恐
2. 慌张
3. 惶恐
宁静、安详、安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