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共为唇齿的意思、共为唇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共为唇齿的解释

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蜀 有重险之固, 吴 有 三江 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共为唇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比喻两个事物或个体之间关系紧密,如同嘴唇与牙齿般相互辅助、不可分割,强调共同利害关系。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三国志·蜀书·邓芝传》。三国时期,蜀国邓芝出使吴国时劝孙权联合抗魏,提出:“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以此说明两国依存的重要性。

三、用法与结构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政治、军事或商业合作中,强调双方战略依存关系。例如:

五、扩展知识

该成语与“唇亡齿寒”含义类似,但更侧重主动合作,而非被动依赖。其核心在于“共同利益”的联结,而非单方面依附。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共为唇齿

“共为唇齿”是一个成语,意为彼此利害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体现了人们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和互相依赖的道理。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唇亡齿寒”,意味着唇失去的话,齿就会受到寒冷的影响。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意象形成了“共为唇齿”的成语。

在繁体字中,共为唇齿的写法为「共為唇齒」。

在古时候,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其中,“共”字的古代写法为“共字头+天字底”,而“为”字的古代写法为“为字头+人字底”。古代的“唇”字则是“口字头+春字底”的写法,而“齿”的古代写法则与现代写法相同。

下面是一些使用这个成语的例句:

  1. 北方的干旱天气对南方的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与南方共为唇齿。
  2. 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互利共赢,彼此共为唇齿。
  3. 团结合作是我们班级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大家共为唇齿。

与“共为唇齿”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互利、相互依存、紧密关系等。

一些近义词有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利益相关等。

反义词则是独立、孤立、自主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