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成事。语出《左传·定公十五年》:“葬 定公 ,雨,不克襄事。” 杜预 注:“雨而成事,若汲汲於欲葬。”后因以称下葬。 唐 高彦休 《阙史·齐将军义犬》:“越月将襄事於邱陇,则留四獒以御奸盗。”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逮夫人祔葬,始鑱铭而纳之。” 明 李东阳 《董公墓志铭》:“丁内艰,归,用礼襄事。”
(2).泛指办成事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膏液》:“天道平分昼夜,而人工继晷以襄事。”
(3).帮助办事。《清史稿·礼志八》:“皇子婚仪,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
“襄事”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区别,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发音:xiāng shì
结构:“襄”意为协助、辅助,“事”指事情。组合后核心含义是帮助他人完成事务,强调不计较得失的积极态度。
原指完成葬礼
源自《左传·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指因下雨未能顺利完成下葬仪式,后引申为“办理丧葬事宜”的专称。例如唐代文献中“襄事于邱陇”(、)。
泛指办成事情
扩展为“成功完成某项事务”,如明代《天工开物》中“人工继晷以襄事”,描述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辅助、协助办事
强调对他人的帮助,如“赞助其事”“襄赞政务”。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如《三国演义》中“思日赞赞襄哉”(、)。
如需更多例证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左传》《天工开物》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襄事》是指辅助、帮助的意思。它是一个包含两个字的词语。
《襄事》的第一个字是“襄”,它的部首是衣,并且由20个笔画组成。第二个字是“事”,它的部首是事,并且由8个笔画组成。
《襄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春官宗伯·职方氏》:“襄事保氏,舆堂、庀绩、匿福,事以贞不衰。”其中,“襄事”用来形容辅助、保护宗氏的工作。
《襄事》的繁体写法是“襄事”。繁体字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使用更普遍。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汉字的形态和现代有所不同,而《襄事》一词也不例外。例如,汉字“襄”的初始形态是“䙡”,而“事”的初始形态则是“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样子。
1. 他在公司中担任了襄事的角色,确保各个部门的协作顺利进行。
2. 作为团队中的襄事,他总是乐于帮助他人完成工作。
3. 能够成为襄事,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组词:襄助、襄理、襄理、辅襄。
近义词:协助、辅助、支援。
反义词:阻碍、妨碍、干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