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韺的意思、五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韺的解释

见“ 五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韺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特指上古时期舜帝时代的五种雅乐名称之一,属于传统礼乐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释义

“韺”字从“音”从“英”,本义指华美之声。《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韺”,但《广雅·释乐》明确将“韺”释为“乐名”,印证其专指古雅乐。而“五韺”作为复合词,最早见于《尚书·益稷》记载舜帝命夔制乐时所言:“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其中“五言”即“五韺”(据郑玄注),代表宫、商、角、徵、羽五音构成的五种典雅乐章。

二、典籍记载与礼乐内涵

《尚书》原文将五韺与六律、八音并提,表明其是上古礼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据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疏解:“五韺者,五德之乐,以章明德行也。”其功能不仅在于艺术表达,更承载着教化民众、彰显德政的社会意义。汉代《白虎通义·礼乐》进一步阐释:“韺者,中和之音也”,强调五韺具有调和天地、规范伦理的哲学内涵。

三、文化价值与历史影响

作为舜乐的代表,五韺被后世视为儒家礼乐思想的源头。《礼记·乐记》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暗示五韺与早期琴乐的关系。宋代陈旸《乐书》更系统梳理:“五韺之乐,本乎五行,应乎五常”,将其纳入阴阳五行体系,强化了音乐与宇宙秩序的关联性。这一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乐律学发展,成为“雅乐”传统的象征符号。

参考资料:

  1. 《尚书·益稷》(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影印本)
  3. 班固《白虎通义》(中华书局《白虎通疏证》)
  4. 陈旸《乐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网络扩展解释

“五韺”是中国古代音乐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帝喾(上古五帝之一)时期的五种雅乐。根据《广韵》《集韵》记载,五韺是帝喾时代创制的重要礼乐,属于上古雅乐体系的一部分,常用于祭祀或重大典礼。

  2. 字源与演变
    “韺”字本义为乐曲名,其字形由“音”与“英”组成,可能与音乐(音)和美好(英)相关。在古籍中,“五韺”也作“五英”,如《玉篇》提到“帝嚳乐名六韺,亦作英”,可见不同文献中存在通假现象。

  3. 历史关联
    部分文献将五韺与高阳氏(颛顼)之乐联系起来,但主流记载仍以帝喾时期为核心。《管子·地员》中提到的“五蘟”为黑色土壤名称(与音乐无关),需注意区分。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雅乐体系(如《韶》《武》等),可参考《周礼》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暴作鼻嘎儿比善补色采擢策子成双词盟从丧达材大耋达识短平快方闻科梵界分茅裂土桴槎罦罝故倡浩蜺豪兴皇穹化胎慧藏户均溅射嘉觞机郭寖耗酒红罥挂苦荬猎骑里夫灵輀马见愁梅花弄南州漂渝津劈柴刀凭轼结辙千军万马敲削弃瑕取用七隩曲谬肉屏风肉鬃声兵生拖死拽沈晖嗜杀成性疏达松果天生地设虾魁相望宪量笑弥弥遐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