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兀突突的意思、兀突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兀突突的解释

形容心跳不安。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口儿内絮聒聒难追悔,心儿内兀突突难瞒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兀突突"是汉语中一个形容性叠词,主要出现在古代白话作品和部分方言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形容高耸凸起状 指物体突然隆起、陡峭不平的外形特征。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高耸突出貌",强调视觉上的突兀感。

    例:"山崖兀突突地耸立在江边"(形容山势陡峭)。

  2. 模拟突兀声响 拟声化用法,形容短促而突然发出的声音。

    例:《水浒传》第四回:"那马兀突突嘶叫起来"。

  3. 引申为事件突发 隐喻事物出人意料地发生。

    例:"心头兀突突跳个不停"(表情绪骤然波动)。

二、语源与演变 该词属ABB式形容词构式,"兀"本义为"高而上平"(《说文解字》),"突"含"冲撞"之意,叠用后强化了"骤然显现"的意象。其使用可追溯至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中频现,现代多保留于西北方言。

三、权威文献用例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 兀突突[EB/OL]. http://www.hydcd.com/cd/htm15/146618.htm
  2.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古代汉语语料库[DB]. https://ccl.pku.edu.cn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网络扩展解释

“兀突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多个角度分析:

  1. 核心含义
    该词主要用于形容心跳不安的状态,带有急促、不稳定的情绪色彩。例如明代戏曲《蕉帕记》中“心儿内兀突突难瞒昧”便生动刻画出人物内心的慌乱。

  2. 构词解析

    • “兀”在古汉语中既可表示高耸突出(如“兀立”),也可引申为突然、动摇的状态。
    • “突突”作为叠词,模拟了快速跳动的声音或节奏,常见于对心跳、水流等动态事物的拟声描写。
  3. 语境使用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这种叠词形式增强画面感。如明代文本描述突发变故时,用“兀突突”强化人物内心波动,比直白的“心跳快”更具文学张力。

  4. 易混淆概念说明
    需注意与“兀突”(单独使用)的区别:后者既可形容高耸地貌(如“四山兀突”),也可表示事件突发性(如“事情发生得很兀突”),而“兀突突”特指心跳状态。

  5. 读音标注
    拼音为wù tū tū(部分文献注音为wū tū tū,属古音差异),现代汉语标准读音建议参照《现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帢青衫扁蒲秧筚门闺窦炳然宾会跛躄长策秤纽春典芳椒肥醲風月場佛灯绀幡高昂瓜剖碁布挂枝儿孤累国庆日画蛇花冢霍落骄倨界程藉荫景福禁沟阔狭劳悴老眼昏花乐辞林栖隆名掳掇论辟没食子酸盘湢愆令齐洁勤效染爱三举三时殿煞费苦心失错湿婆仙守徼司田所在皆是诉讼土木工程罔生稳笃笃问政蜗量诬讼午天相欺翔起协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