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兀突突的意思、兀突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兀突突的解釋

形容心跳不安。 明 單本 《蕉帕記·鬧婚》:“口兒内絮聒聒難追悔,心兒内兀突突難瞞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兀突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分析:

  1. 核心含義
    該詞主要用于形容心跳不安的狀态,帶有急促、不穩定的情緒色彩。例如明代戲曲《蕉帕記》中“心兒内兀突突難瞞昧”便生動刻畫出人物内心的慌亂。

  2. 構詞解析

    • “兀”在古漢語中既可表示高聳突出(如“兀立”),也可引申為突然、動搖的狀态。
    • “突突”作為疊詞,模拟了快速跳動的聲音或節奏,常見于對心跳、水流等動态事物的拟聲描寫。
  3. 語境使用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這種疊詞形式增強畫面感。如明代文本描述突發變故時,用“兀突突”強化人物内心波動,比直白的“心跳快”更具文學張力。

  4. 易混淆概念說明
    需注意與“兀突”(單獨使用)的區别:後者既可形容高聳地貌(如“四山兀突”),也可表示事件突發性(如“事情發生得很兀突”),而“兀突突”特指心跳狀态。

  5. 讀音标注
    拼音為wù tū tū(部分文獻注音為wū tū tū,屬古音差異),現代漢語标準讀音建議參照《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兀突突》的意思

《兀突突》是一個詞語,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樣子非常突出、驕傲、高聳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兀突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兀和突。兀字有一個筆畫,突字有兩個筆畫。

來源

《兀突突》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紅樓夢》一書,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創作。在小說中,這個詞語被用來描繪某個人物的傲慢和自負。

繁體

《兀突突》是繁體字,其繁體形式為「兀突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兀突突」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整體形狀和意義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站在舞台上兀突突地領獎。

2. 那座山兀突突地聳立在山腳下。

組詞

兀然、突兀、兀自

近義詞

高聳、驕傲、突出

反義詞

低矮、不起眼、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