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秫的意思、陶秫的详细解释
陶秫的解释
指高粱。《中国谚语资料·农谚》:“麦子剁了头,陶秫掩住牛( 河南 )。”原注:“陶秫,高粱。”参见“ 陶令秫 ”。
词语分解
- 陶的解释 陶 á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古同“淘”,洗。 姓。 笔画数:;
- 秫的解释 秫 ú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秫秸。秫米(高粱米)。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陶秫”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 指代对象:陶秫指高粱,属于农作物名称。
- 方言背景:该词可能源于河南等地的方言,如农谚“麦子剁了头,陶秫掩住牛”即出自河南地区,意为麦子收割后,高粱生长茂盛可遮盖牛身。
2.读音与结构
- 拼音:读作táo shú。
- 构词分析:由“陶”和“秫”组成,其中“秫”本义为黏性谷物(如黏高粱),可能与高粱特性相关。
3.文献与用例
- 文献记载:见于《中国谚语资料·农谚》等民俗资料,用于描述农耕场景。
- 关联词汇:另有“陶令秫”一词,或为同源表达,但具体差异需进一步考证。
4.使用注意
-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出现在方言或古籍中。
- 权威性说明:当前资料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地方志或专业辞书进一步验证。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来源,可参考民俗谚语类资料或方言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陶秫
陶秫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陶和秫两个部分组成。
1. 部首和笔画
陶秫的部首是陶(陶瓷)组成的,它是一个由土象形转为陶的会意字部首。陶部的笔画数为6画。
秫的部首是禾(作物)组成的,它是一个由禾象形转为秫的指事字部首,秫部的笔画数为5画。
2. 来源
陶秫是一个古代的汉字,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据说陶秫是古代一种用来盛放粮食的陶制容器,也有人认为它是指茅草编制的盛器。
3. 繁体字
陶秫的繁体字为陶穀,带有穀(谷物)字旁,表示与粮食有关。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陶秫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具体的古时候写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5. 例句
a) 他用陶秫盛放稻谷。
b) 那个陶器里装满了陶秫。
6. 组词
陶器、陶瓷、秫秸、秫穗等。
7. 近义词
秸秆、禾秆、谷秸等。
8. 反义词
瓷器、破碎、丧失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