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什麼辦法。 明 李贽 《複鄧鼎石書》:“雖知情不容已,然亦無可如何。”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乃大悔,然無可如何矣。” 巴金 《春》七:“這隻是無可如何的絕望的哀訴。”
“無可如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kě rú hé,表示面對某種情況時毫無辦法,強調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奈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事情已成定局或困境無法解決,人們無法采取任何措施應對。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知道事已無可如何”,即描述無法挽回的局面。
多用于描述對既定事實或困境的無奈接受,如“幸門一啟,無可如何”(《資治通鑒》注),或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被動報告情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文學典籍及語言解析,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成語辭典。
「無可如何」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達無法改變或無法解決某種問題或局面的無奈和無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無可如何」由「無」、「可」、「如」和「何」四個字組成。部首分别為「無」的「無」,「可」的「口」,「如」的「女」,「何」的「人」。總共包含16個筆畫。
來源:「無可如何」最早出現在《戰國策·趙策》一書中,用以形容人類在短時間内無法改變某種現狀的無奈和無力感。
繁體:「無可如何」是「無可如何」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無可如何」的寫法可能與今天略有不同,但其字形基本相同。由于文字的發展演變,部分字形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1. 外公得了絕症,醫生說已是晚期,我們隻能無可如何地接受這個事實。
2. 老闆突然宣布公司倒閉,我們全體員工都感到無可如何。
3. 在面對自然災害時,人類常常感到無可如何。
組詞:無奈、無力、無計可施、束手無策、無法回天。
近義詞:無法可想、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反義詞:有法可依、有招可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