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家七宗的意思、五家七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家七宗的解释

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最后五家七宗只剩下济,曹两家,而曹洞宗的势力始终不能和临济宗相比。”参见“ 五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家七宗是中国禅宗南宗在唐末五代至北宋时期分化形成的核心流派总称,代表了禅宗思想与实践的多样化发展。其核心脉络为“五家”基础上衍生出“七宗”,具体释义如下:

一、概念解析

  1. “五家”

    指禅宗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大法系下形成的五个主要宗派:

    • 沩仰宗:由沩山灵祐(771–853)及其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创立,强调“父子一家”的默契印证,主张“镜智三昧”,注重农禅并重与圆相符号的运用 。
    • 临济宗:临济义玄(?–867)创立,以“棒喝”接引学人,提出“四料简”“四宾主”“三玄三要”等纲宗,风格峻烈直接 。
    • 曹洞宗:洞山良价(807–869)与曹山本寂(840–901)共创,提倡“五位君臣”的修行次第,注重默照禅法与绵密家风 。
    • 云门宗:云门文偃(864–949)开创,以“一字关”“云门三句”(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著称,语言简洁玄奥 。
    • 法眼宗:法眼文益(885–958)建立,融合教禅,主张“一切现成”,注重《华严经》的圆融思想与理性分析 。
  2. “七宗”的构成

    在“五家”基础上,北宋时期临济宗进一步分化为:

    • 黄龙派:黄龙慧南(1002–1069)创立“黄龙三关”(生缘、佛手、驴脚),以机锋峻峭闻名 。
    • 杨岐派:杨岐方会(992–1049)承袭临济正统,主张灵活施教,兼具云门、临济之风,后成为禅门主流 。

      至此,“五家七宗”体系完备,成为禅宗主流分支的总纲。

二、思想特征与历史影响

三、权威文献依据

结语

“五家七宗”标志着禅宗中国化的成熟形态,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东亚佛教哲学、艺术及文化范式。当代禅林仍以临济、曹洞二宗为主脉,延续“一花开五叶”的禅门法统。

网络扩展解释

“五家七宗”是佛教禅宗南宗在唐宋时期形成的宗派总称,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一、基本构成

  1. 五家:指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2. 七宗:在五家基础上,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七宗。

二、历史背景

三、各派特点与现状

  1. 沩仰宗:家风温和,注重师徒默契,宋元时期衰微。
  2. 临济宗:以“喝”接引学人,后分黄龙、杨岐两派,杨岐派成为汉传佛教主流。
  3. 曹洞宗:修行细密,强调“敲唱为用”,延续至今。
  4. 云门宗:禅风刚猛,主张截断众流,后逐渐衰落。
  5. 法眼宗:融合教禅,宋初兴盛后断绝。

四、影响

五家七宗代表了禅宗思想的多样化发展,其中临济宗影响最深,至今仍是东亚禅修的重要流派。

(注:部分网页如将“五家七宗”解释为五大宗教与七大学派,此说法与主流禅宗历史不符,需以权威佛教文献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褊阸仢约怖慑不世之略长毛橙膏程仪愁肠寸断聪亮大才大电靛草谛眂俘邑庚信关子辜恩背义横灾烘烘宏恉槐南一梦货赂大行姜原交搆洁馨津液具装跨子立言驴生机角瓮生根马环眉斧悯哀批凤强逼乾明諐諐乔岳起殇秋色平分棋坐驱赶荣览蹂抑入谷湿漉漉市酿赎身岁雄台坐贴说廷寄秃厮完福五金五曜香罽埳井之蛙瑕訾写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