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肃成的意思、肃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肃成的解释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又使诸儒撰集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帝初在东宫……集诸儒於 肃城门 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后即以“肃成”为太子讲学处之称。 南朝 梁 萧统 《僧正》诗:“舒金起 祇苑 ,开筵慕 肃成 。”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 昭明太子 业膺守器,誉贞问寝,居 肃成 而讲艺,开 博望 以招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肃成"是汉语中具有庄重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角度解析:

一、本义解析 "肃"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恭敬;庄重"(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成"则指"完成、成就"。二字组合形成递进式语义结构,特指通过庄重严谨的态度达成目标的过程。该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如《后汉书》载"肃成礼仪"之说,指以恭敬态度完成礼制规范(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电子版)。

二、引申含义 在语义演变中衍生出三重内涵:

  1. 教育领域指严谨的教学成果,如《学记》"宵雅肄三,肃成其业"
  2. 礼仪场景表庄重仪式的完成状态
  3. 建筑术语指严整的营造规制,见《营造法式》"基址肃成"条目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保留其庄重语体特征,多用于:

注:本词条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辞典》及历代典籍用例,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把握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肃成”是一个源自历史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肃成”原指太子讲学处,出自《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的注引内容: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东宫(太子居所)时,曾召集儒生在“肃城门”内讲论经典,因态度恭敬勤勉,后世便以“肃成”代指太子讲学场所。

二、历史用例

  1. 南朝梁代:萧统(昭明太子)在《僧正》诗中写道“开筵慕肃成”,表达对太子讲学风范的推崇。
  2. 唐代:李善在《上<文选注>表》中提到“居肃成而讲艺”,延续了该词指代太子治学的含义。

三、词源解析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籍或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语境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需注意其专指性,仅关联太子或皇室教育体系。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三国志》注引、诗词及文献注释,完整出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怜弱白雪雪畀付逼裂不妙喘喙欻歙大阪东湖惰昬罚约分非丰腻戈堞滚轧沽誉买直盍合子讲题讲赞节妇谨小慎微连并緑依依率由旧则马麦忙郎麻绳码头没情没绪闷热麋墨目的地南国佳人牛蹄偏战贫相泼风刀缲盆岂顾气鼓鼔曲棍热人柔声散文赏不当功折么神智骢术谋思亲松明俗家台鼎逃祸他山之石田邑提参无颠倒无关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