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摽梅之年的意思、摽梅之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摽梅之年的解释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摽梅之年”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女子适婚年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释义与象征

“摽梅”指梅子成熟后自然落下,比喻女子如同成熟的梅子,已到婚嫁的年龄。该词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中通过梅子逐渐减少的意象,暗示女子对婚姻的急切期盼。

二、读音与用字

三、用法与扩展

  1. 主要用法:
    作宾语,用于描述女子适婚年龄,如:“凭一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2. 扩展含义:
    少数语境中也可泛指男子婚龄,但以形容女子为主。

四、文化背景

古人以梅子成熟比喻女子青春正盛,提醒珍惜婚嫁时机。诗中“梅子七成→三成→落尽”的递进,反映了待嫁女子从从容到焦急的心理变化。

五、年龄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到“摽梅之年”指女子二十岁,但多数文献未明确具体年龄,更强调“适婚”这一抽象阶段。


该成语以自然意象隐喻人生阶段,兼具文学美感与传统婚嫁观念,使用时需注意读音、用字及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摽梅之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女子二十岁的年纪。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构成和背景。 拆分部首和笔画:《摽梅之年》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摽、梅、之年。其中,“摽”字的部首是手,总共有9个笔画;“梅”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1个笔画;“之年”中的“之”是一个虚字,没有部首,总共有3个笔画;“年”字的部首是干,总共有6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摽梅之年》这个词的来源不是非常清楚,但据说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潜所著的《遗山先生文集》一书中。在繁体字中,摽、梅、之年的字形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摽、梅、之年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是,由于这个词的来源并不完全明确,故无法确定其古代的写法。 例句:一个典型的例句是:“她已经到了摽梅之年,开始展露出成熟女子的魅力。” 组词:与《摽梅之年》相关的组词有:梅花、摽弃、之年等。 近义词:其他与女子二十岁年纪相关的成语有:“桃花盛开时”、“年华正盛”等。 反义词:与女子二十岁年纪相反的成语有:“花甲之年”、“暮年”、“晚年”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