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审问查究。《三国演义》第四回:“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 曹操 ,直至后院中审究。”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遂出巢数里,遇平地,度贼援所不至,则停军审究,其为剧贼家妇女牛畜者收之。”
(2).指询问,追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3).仔细研究。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深有望吾同志之士,共相审究,定为不刊,以少救贫愚之万一。”
“审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用例可具体解释如下:
指通过正式程序对事件或案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追究。例如:
表示对某一问题或细节的深入探问。例如:
强调对事物或理论的深入分析与探讨。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背景,可参考《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原著或权威词典。
“审究”是个动词,意思是仔细、细致地审查或研究一件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审(宀+见),究(禾+穴)。审部的五笔输入法编码为:PRVP,究部的五笔输入法编码为:PEE。
来源:《审究》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在古代汉字中,审写作“審”。
繁体:審究。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篆书时期,审的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当时审字中间的“田”字部分更为明显,上下加了横笔。究在篆书时期写作“丩”,下面再加上横笔。
例句:他认真地审究了每一个证据,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组词:审查、审议、审订、究明、究底。
近义词:研究、考察、探究、审察。
反义词:草率、敷衍、漫不经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