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称粗陋的陶质小盆小瓮。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不欲復举熠熠以厕日月之间,拊甂瓴於洪钟之侧。”
“甂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综合多个来源可得出以下解释:
字面含义
指粗陋的陶质小盆小瓮()。这类陶器通常质地简单、形状扁平,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嘉遯》提到“拊甂瓴于洪钟之侧”,比喻微小事物与宏大事物并置的对比()。
比喻义
在部分权威来源中,“甂瓴”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平坦、没有起伏()。例如描述地势平坦或文章、言辞缺乏变化。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抱朴子》原文。
甂瓴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田野中的一块平整的地面,通常在农田中用于晾晒庄稼或晒干农作物。
甂瓴的拆分部首是瓦(wǎ)部,由五笔拼音为mi和gou组成。
甂的笔画数为11画,瓴的笔画数为14画。
甂瓴一词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中,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写法。
甂瓴的繁体字为甂瓴。
甂瓴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些差异,但主要是以繁体字甂瓴为基础。
1. 农民将庄稼摊晾在甂瓴上,以便晒干。
2. 他在田地间铺上一块甂瓴,用来晒晒太阳。
组词:甂瓴地、甂瓴场、甂瓴晾晒。
近义词:田地、平地。
反义词:高山、陡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