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甂瓴的意思、甂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甂瓴的解释

泛称粗陋的陶质小盆小瓮。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不欲復举熠熠以厕日月之间,拊甂瓴於洪钟之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甂瓴(biān líng)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复合词,由“甂”和“瓴”两个名词性语素构成,均指代古代特定的陶制容器,组合后泛指小型或低矮的盛器。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甂 (biān)

    • 本义:古代一种口大腹浅的小型瓦器,常用于盛放食物或水。《说文解字·瓦部》释:“甂,似小瓿,大口而卑,用食。”
    • 引申义:因其形制低矮,后亦代指低洼之地或卑微之物。
    • 来源参考:

      《说文解字》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瓴 (líng)

    • 本义:古代盛水的陶瓶,形状似瓶,长颈圆腹。《史记·高祖本纪》有“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之喻,形容居高临下之势。
    • 建筑引申:汉代后指房屋顶部的瓦沟(如“高屋建瓴”),亦泛指砖瓦。
    • 来源参考: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复合词“甂瓴”的语义


三、权威文献中的用例

  1. 《汉书·地理志》:

    “楚有江汉川泽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注:颜师古引注“啙窳”即“甂瓴”,形容生活简朴、器具粗陋。

  2. 清代考据学应用:

    乾嘉学派学者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辨析:“甂、瓴、甈、甇,皆瓦器之小者”,进一步明确其作为小型容器的归类。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当代语言环境中,“甂瓴”已极为罕见,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方言遗存(如部分吴语地区仍称小瓦盆为“甂”)。其价值主要体现于:

来源参考: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


综合来源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说文解字》《史记》《汉书》《淮南子》等经典文献,并援引段玉裁、王念孙等清代学者注疏,结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考订而成。

网络扩展解释

“甂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综合多个来源可得出以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粗陋的陶质小盆小瓮()。这类陶器通常质地简单、形状扁平,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嘉遯》提到“拊甂瓴于洪钟之侧”,比喻微小事物与宏大事物并置的对比()。

  2. 比喻义
    在部分权威来源中,“甂瓴”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平坦、没有起伏()。例如描述地势平坦或文章、言辞缺乏变化。


二、读音与争议


三、使用场景

  1. 实物描述: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指代粗陶器皿()。
  2. 比喻表达:
    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若用于比喻,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其“平坦”或“普通”的引申义()。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抱朴子》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平绝倒百男北边畚土撤坏撑天拄地赤脚淡泊得壹断縻恶子发杪反德赴战诡迹顾锡毫忒鹤长凫短黑韩王环堵萧然荒陋辉熠壶卢火日颊辅降职狡焉思肆季考颈部惊急力救施君主政体剧圣开山始祖看不起苛秽连理枝连漉历家论辑民间故事逆蕃湓涌青缃侵收屈卢授奖收括收赡霜砧填拊条状铁路支线挺走违伐玮术委委佗佗稳稳静静文榭销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