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外科治疗法之一。将特制的针烧红后刺入患部穴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 张仲景 谓之烧针; 川 蜀 人谓之煨针。其法:蔴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蔴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火针”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外治疗法,结合了针刺与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火针又称“燔针”“焠刺”或“烧针”,其核心操作是将特制针具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穴位或病变部位。这一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由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进一步阐释。中医认为,火针能通过火力的温热效应激发阳气、疏通经络,达到“以热引热”“驱邪外出”的效果。
火针广泛应用于皮肤科、骨伤科等领域,典型病症包括:
在非医学语境中,“火针”也被比喻为迅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强调其“快、准、稳”的特点。
如需更完整的临床应用案例或操作规范,可参考权威医学文献或中医诊疗指南。
《火针》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火”和“针”两个字组成。
“火针”的拆分部首是“火”,表示与火相关的意义。它的总笔画数是10,其中“火”的笔画数是4,而“针”的笔画数是6。
《火针》这个词的来源不太明确。大概的意思可能是以火的热度来形容针尖的锐利,或者是指使用火进行治疗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针。
在繁体中,「火針」是对应《火针》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火针》曾有多种写法。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为「火針」。这种古代写法和现代的写法基本一致。
1. 听说有人用火针治疗疾病,效果很神奇。
2. 医生将火针轻轻地在病人的身上扎了一下。
火针灸、火针疗法、火针治疗
火针可以被替换为近义词「热针」或「火疗针」。
火针的反义词为「冰针」,意思是通过冷却的针来治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