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谐适的意思、谐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谐适的解释

(1).和谐顺适。 清 袁昶 《智凝上人新辟睡轩》诗:“醉倒慹然枯木,形影谐适两相忘。”

(2).协调。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词无不谐适之调,作词者未能熟精斯调耳。”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者,简帛重烦,多取记忆,故或用韵文,或用耦语,为其音节谐适,易於口记,不烦记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谐适(xié shì)是汉语中一个兼具美学与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和谐而妥帖的状态,强调事物间协调统一、恰到好处的平衡感。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释:


一、语义解析

  1. 字源本义

    • 谐:从“言”从“皆”,本义为“众人言论一致”,引申为“协调、无冲突”。《说文解字》释:“谐,詥也”,段玉裁注:“詥者,合会也”。
    • 适:从“辵”从“啻”,本义为“前往目的地”,引申为“契合、适宜”。《尔雅·释诂》载:“适,往也”,后发展出“恰当”之义。

      二字组合后,“谐适”指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环境之间达到高度融洽的状态,如《文心雕龙·声律》所言:“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即强调和谐中的动态平衡。

  2. 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定义:

    谐适:和谐而适当;协调而舒适。

    例:宋·苏轼《与米元章书》:“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然诗须谐适,方入妙境。”

    此处强调艺术创作中形式与情感的精准匹配。


二、语境应用

  1. 美学领域

    指艺术作品的结构匀称、韵律协调。如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画:“设色之道,贵乎淡雅中见浓厚,绚烂中归谐适。” 强调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

  2. 生活哲学

    形容人与环境的融洽关系。如《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虽未直用“谐适”,但“中和”思想与之相通,均指向主客体的动态平衡。

  3.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扩展至心理舒适感,如“居室布置谐适”“人际交往谐适”,体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妥帖感。


三、文化意蕴

“谐适”凝结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髓:

这一概念至今仍是评价艺术、设计乃至生活品质的重要尺度,如园林营造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的至高追求,即是对“谐适”的极致诠释。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谐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和谐顺适
    指事物之间或人与环境之间达到自然融洽的状态。例如清代袁昶《智凝上人新辟睡轩》中“形影谐适两相忘”,描述身心与外物和谐共处的意境。

  2. 协调
    强调不同元素间的配合得当,如章炳麟在《国故论衡》中提到“音节谐适”,指韵律的协调;况周颐《蕙风词话》也以“谐适之调”说明词曲创作的和谐性。

二、补充说明

建议: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若需更严谨的考据,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八儒北境不式财政锄梃赐示存省单少登望迭运偙儶顿递司酒二吴二一添作五返璞归真负鼎宫罚宫舍鼓髯顾言函思滑规荒忽胡宫建义机密近海军阶魁人溃师老娘婆僚俊买脱马翁门者鲇鱼上竿霓裳羽衣秾缛蓬蒿满径气闷其那清燕劝分瑞雪入机上清上山下乡折锉摄丝盒子释驾适以相成瘦伶仃水饼死扣肆宇拖债伪笋文字无多鲜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