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至圣之功。《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唐玄宗 《幸凤泉汤》诗:“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 庄生 欲蔑圣功,以清虚无累之至为神人,妄矣。”
(2).谓帝王的功业。《晋书·乐志下》:“肃肃清庙,巍巍圣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序》:“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明 李东阳 《重谒孝陵有述》诗:“日月无私照,乾坤仰圣功。”
(3).神灵的功力。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丘处机论海潮》:“大抵海水盈缩,譬乾象纵横耳,於理则无有边际,随风飘荡,莫能定准,何乃昼夜循环,不差度数,亦圣功道力不可思议耳。”
“圣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至圣之功
指通过教化使人达到道德至善的功绩。源自《易经·蒙卦》的“蒙以养正,圣功也”,意为通过启蒙教育培养正直品性,是圣人之功。唐代唐玄宗在《幸凤泉汤》诗中提到“汤泉养圣功”,也暗含此意。
帝王的功业
多用于形容君主的治国成就。例如《晋书·乐志》中的“巍巍圣功”,以及韩愈在《平淮西碑序》中记载群臣请求记录帝王功业时使用的“圣功”一词。
神灵的功力
指超自然力量或宗教中的神圣能力。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中描述海潮现象时,用“圣功道力”形容神灵的不可思议之力。
圣功这个词指的是纯洁的功德,是指具有神圣力量的功德。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
圣功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土旁,拼音为"shèng"。它共有9画。
圣功一词来自于古代。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修行和功德的积累,可以获得神圣的力量,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圣功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尊崇的词汇。
圣功的繁体字为「聖功」。
圣功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其含义和形状并未改变。
1. 他的圣功感动了整个村庄,大家无比尊敬他的贡献。
2. 那位修行者以圣功保护着村子,使得村民免受外部恶势力的侵害。
圣功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组成新词,如:圣功无量、圣功广大等。
圣功的近义词包括:圣德、圣善、神圣功德等。
圣功的反义词包括:恶劣、不道德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