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日本 造“三八式”步枪。 *********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步枪的种类很多……这是 德国 的老套筒,这是 日本 的三八式,这是国6*民6*党的 汉阳 造。”《中国歌谣资料·男女武装起》:“男女武装起,手提三八式;三八式子6*弹推上膛,打得他无处藏。”
(2).指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 毛6*泽6*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现在,很多很有用的人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所谓‘三八式’的干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八式汉语 快速查询。
“三八式”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名称由来
该步枪由日本于1905年(明治38年)定型生产,故称“三八式步枪”。因其枪机上的防尘盖设计,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
技术参数
历史背景
作为侵华日军的主要武器,抗日战争期间被中国军民大量缴获并用于作战,如《小兵张嘎》中提到的“三八式”即指此枪。
定义与背景
指1938年前后(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干部群体。毛泽东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中提及这一称谓,强调其历史贡献。
名称关联
因部分干部使用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武装自己,故得名“三八式干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来源如网页(步枪技术细节)和网页(干部群体定义)。
《三八式》是中国方言中常用的俚语,指的是一种跳舞动作。这个词常用于形容跳舞者秀丽、婀娜多姿的舞姿。
《三八式》的拆分部首是“立”字旁,部首的意思是“构成一个字的基本部分”。根据拆分部首可以得到《三八式》的基本笔画顺序为“立、卜、丨、一”。笔画顺序是指汉字书写时按照一定的次序完成各个部分。《三八式》一共有四个笔画。
据说,《三八式》这个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广东地区的方言。在当地的舞蹈界,一种名为《三八式》的舞蹈动作因其华丽、优美的舞姿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后来,这个词汇逐渐扩散到了其他地区,成为了一个通用的俚语。
《三八式》的繁体字为「三捌式」。繁体字是汉字的一种书写方式,相对于简体字而言,它的笔画较多,形状较为复杂,更接近于古代文字的书写形式。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也有一些差别。比如,《三八式》中的「捌」字,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八」字的下面加上「手」字的上半部分。这种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反映了汉字书写的演变和发展。
1. 她跳起了《三八式》,优美动人的舞姿征服了全场观众。
2. 那名舞者以其独特的《三八式》征服了评委团。
1. 三八舞:指以《三八式》为基础的舞蹈。
2. 舞姿:指跳舞姿态的表现。
1. 华丽:指形体优美、富于表现力。
2. 婀娜:指姿态柔美、曼妙。
1. 笨拙:指动作不灵活、不优雅。
2. 非常规:指与常规舞蹈动作相悖、独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