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朝的意思、三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朝的解释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 李善 注:“三朝,岁首朔日也。”《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 颜师古 注:“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

(2).谓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峡》诗:“三朝上 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鬢成丝。”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説那小公子 灵光 ,纔三朝便能言语。”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从今愁妇职,人莫羡三朝。”

(1).外朝、内朝、燕朝。《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汉 郑玄 注:“ 周 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路门外,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羣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

(2).指前后三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 僧繇 浪得名。”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朝(sān zhāo)是汉语中一个多义复合词,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分化。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辞源(修订本)》的释义,该词核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时间范畴的礼俗特指

特指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举行的礼仪。《汉语大词典》记载:"三朝,旧俗婚后或生育后第三日之宴礼",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述的"三朝与儿落脐炙顖"习俗。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与"洗三""汤饼宴"等民俗活动直接关联,体现中国传统生命礼俗对新生儿健康的祈福。

二、政治礼仪的仪式表达

指古代帝王或官员持续三日的朝会仪制。《辞源(修订本)》解释:"天子诸侯与群臣三日内行朝见之礼",如《汉书·孔光传》所述"岁之朝曰三朝"。该用法在《周礼》《礼记》等典籍中均有制度性记载,涉及元旦朝贺、新君即位等重大典礼,属于古代礼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历史维度的代际划分

作为三个连续朝代的合称,多用于史学语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注明其可指"连续三个君主在位时期",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将汉、唐、宋并称"三朝"。此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对跨朝代人物或事件的描述,如《宋史·职官志》载"三朝国史"的编纂体例。

网络扩展解释

“三朝”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五类解释:

一、时间相关

  1. 正月初一
    指农历新年第一天,因是岁、月、日之始,故称“三朝”。例如《汉书·孔光传》记载“岁之朝,曰三朝”,唐代耿湋《元日早朝》诗云“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

  2. 三日
    表示三天时间,如李白《上三峡》中“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3. 婚育习俗

    • 婚后第三日:宋代《梦粱录》记载女方送“三朝礼”至男方家。
    • 出生第三日: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仪式,称“洗三”。

二、政治制度

  1. 天子三朝
    指周代天子处理政务的三处场所:

    • 外朝:商议国事、接见百姓。
    • 内朝(含燕朝):日常议政及君主起居。
  2. 三朝元老
    指连续辅佐三位君主或历经三个朝代的重臣,如苏轼诗“三朝出处共雍容”。


三、其他引申


“三朝”的释义需结合历史、习俗等背景,常见于古籍与诗词。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汉书》等文献,或查看网页、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百能绷劲鞭辟向里步檐车兰侈盛重现呆窒蛋壳胆练打女真彫毁饿莩鹅王择乳坊局风节副端覆前戒后共给共用天线系统果谲海涅好羞后军皇帝之宝麾日鯨甲积思久归道山君氏局曲开读勒停连复遛搭论纂麻槌盲风怪云明暗闹房内引牵顾啓闭清晖琼佩气焰熏天石玺施香霜液双周刊厮系锁系抬脚动手啼明僮謡网页文绉绉闲遥遥小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