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密的意思、碎密的详细解释
碎密的解释
烦琐苛细。《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初虽如碎密,终於百姓便之。”《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夫法贵简而能禁,罚贵轻而能行;陛下方兴崇至德,大布新政,请一切除去碎密,不察小过。”
词语分解
- 碎的解释 碎 ì 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碎裂。粉碎。粉身碎骨。 零星,不完整:碎屑。琐碎。碎琼。支离破碎。 说话唠叨:嘴碎。闲言碎语。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密的解释 密 ì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紧密。稠密。茂密。严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 关系近,感情好:密友。密亲。 不公开,不公开
专业解析
碎密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碎密”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碎”和“密”两个语素构成,其含义融合了这两个语素的核心意义,主要用于形容事物细小、繁多且分布紧凑的状态或性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细小而密集
- 碎: 本义指完整的东西破裂成零片、零块,引申为细小、零碎、不完整。《说文解字》释“碎”为“䊬也”,指米麦等谷物被磨碎。 在“碎密”中,“碎”强调个体单元的微小、琐碎。
- 密: 本义指事物之间距离近、空隙小,引申为稠密、细致、亲近等义。《说文解字》释“密”为“山如堂者”,指形状像堂屋的山(形容其紧凑),后引申出稠密义。 在“碎密”中,“密”强调众多细小单元聚集在一起,排列紧凑,没有或很少有间隙。
- 结合: “碎密”就是将“细小零碎”与“稠密紧凑”两层意思结合起来,形容物体、声音、纹理、结构等由非常细小的部分组成,并且这些部分数量众多,排列或分布得非常紧密、没有大的空隙。
-
具体应用与描述对象:
- 形容物体或纹理:
- 指物体本身由极细小的颗粒、碎片或部件组成,且这些组成部分堆积或排列得非常紧密。例如:“这块花岗岩质地碎密,颗粒均匀。”
- 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图案等非常精细、繁复且线条或点阵排列紧凑。例如:“这块布料的花纹碎密而精致。”
- 形容声音:
- 指声音细小、连续不断,听起来像是由无数细小的声响紧密连接而成。例如:“窗外传来碎密的雨声。” “只听见一阵碎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 形容结构或状态:
- 指组织结构、网络、布局等由众多细小的单元构成,且单元间联系紧密、空隙小。例如:“这张网编织得极为碎密。” “城市的老城区街道碎密如蛛网。”
- 形容文字或语言(较少用,但有):
- 指文字记录或语言描述非常详尽、琐细。例如:“笔记记得碎密而周全。”
-
与近义词的辨析:
- 细密: 更侧重于“细致精密”,强调做工、思考或结构的精细和周密,不一定强调“量多”或“紧密无间”。“碎密”则更突出“细小单元众多且密集”。
- 稠密: 主要强调数量多、密度大、间隙小,常用于形容人口、液体、树林等,其组成单元不一定强调“细小”或“破碎”。“碎密”则内含“细小”之意。
- 密集: 与“稠密”意思接近,强调数量多且集中、空间分布紧凑,同样不强调组成单元的“细小”性。“碎密”是“密集”的一种特殊形态,特指由细小单元构成的密集状态。
“碎密”一词的核心内涵是“细小繁多且紧密聚集”。它生动地描绘了事物在微观层面由无数微小单元构成,并在宏观上呈现出高度紧凑、无间无隙的状态,常用于描述自然物(如岩石、雨声)、人造物(如织物、网)的质地、声音或结构特征。
参考资料:
- 许慎. (汉). 《说文解字》. (后世有多种校订本,如中华书局版)。 用于“碎”、“密”字源及本义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用于现代汉语词汇释义参考框架。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用于词汇历史用法及更详尽释义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碎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烦琐苛细,常用来形容事物或制度过于细致、复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碎密(suì mì)由“碎”(琐碎)和“密”(细密)组合而成,强调细节繁杂、苛细的特点。例如《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中提到:“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指政策起初看似繁琐,但最终对百姓有利。
2.文献用例
- 历史典籍: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提到“法贵简而能禁……请一切除去碎密”,主张简化繁苛的法规。
- 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描述制度、条文等过于细碎的现象。
3.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繁琐、苛细、细碎。
- 相关词:“靡密”(指细密或纤弱,如《汉书》中“米盐靡密”)与“碎密”含义部分重叠,但“靡密”更侧重结构紧密或形态柔弱。
4.使用建议
- 语境:适合评价政策、法规、文书的繁复性,如“避免制定碎密的条例”。
- 注意:含一定贬义,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拔和板僵襃迁鞭简标证兵丁簸土扬沙不价长谈阔论成癖絺冕敕许寸有所长蹛林风虎云龙高乃依高视公车司马令公交搆造嘿会合龙门厚问昏忘架叠蹇劣见天见地解夏草静兀兀銡钳就事基兆课程狂才雷氏琴流水韵乱徒鹿角车蒙恩名气魔说牧羝铅素清辉卿士穷徼求諐趋迎荣忝三日仆射上调商品粮疏迟説短道长贪流踢胸铜牙利卧镇霞采相趁